全文内容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为第2--9自然段,第三部分为第10自然段。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部分(2—9):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这里又有三个层次:
1、第一层(2):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图画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园林是“处处入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这也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2、第二层(3—6):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是如何体现图画美的。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第4段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第5段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第6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3、第三层(7—9):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第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这样就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人们容易领悟和理解。
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并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调能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图画美的特点。总而言之,这一层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第三部分(10):结尾。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
乡土植物最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所以长得更旺盛。因此,2005年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以来,苏州不仅积极引进外来树种,对乡土植物的栽种也十分重视。 苏州乡土植物真不少 苏州地处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交接地带,生物气候过渡特点较为明显,受东南季风影响,温暖湿润,自然植被属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 其中,落叶阔叶树种有麻栎、栓皮栎、白栎、枫香、黄檀、山槐、黄连木、野漆树等;常绿阔叶树种有石栎、苦槠、冬青、杨梅、石楠及樟树等;灌木有檵木、乌饭树、四川山矾、栀子花等。在局部地区如光福窑上官山岭自然保护区有木荷、柃木的分布;穹隆山有紫楠、南京椴的分布。在石灰岩丘陵山地,树种有榔榆、朴树、青檀、榉树等榆科树种,还有栾树、苦槠、厚壳、枳椇、梧桐、柞木等。竹类植物多集中于南部丘陵山地,有刚竹、淡竹、毛竹、桂竹、粉绿竹、短穗竹、水竹、箬竹等。 苏州城区的树种情况虽因地理位置、小气候、土壤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有所区别,但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以落叶阔叶树种占优势,常绿阔叶树种及针叶树种较少,常见的有麻栎、榉树、朴树、榆树、榔榆、梧桐、枇杷、石楠、樟树等等。 乡土植物引入苏州城市绿化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种类,可以塑造城市景观的特色,进而显示城市的风貌和特征,从长远来看可以彰显地域文化。 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苏州的园林绿化部门和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乡土植物在绿化中的应用。如苏州市花是桂花,在光福、藏书一带具有悠久的桂花栽培历史和种质资源。桂花在苏州城市绿化中当之无愧的成为最常见的常绿树种,“金秋十月满城飘香”赏桂品蟹已成为苏州旅游的特色品牌。苏州市内有以桂花为主题树种的桂花公园,种植了数十个品种的桂花。同时,乡土植物树种还与苏州传统园林艺术文化密切结合,成为园林文化中的核心内容。苏州园林绿化建设十分重视对传统园林的保护和挖掘其文化内涵。每年在拙政园举办的荷花节、杜鹃节都是充分展现了乡土植物资源,为古典园林意境营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乡土植物大量运用在苏州城市绿化建设中,提高了园林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城市植物群落也应追求自然美,优化物种、群落外貌、形态和色彩等组合,重视植物的景观、美感、寓意和韵律效果,产生富有自然气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底蕴,达到生态、科学和美学高度和谐的效果。例如在苏州环古城风貌带中,各段绿地运用乡土植物为主题构建四季不同观赏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了层次丰富、主题突出的景观。 园林绿化部门还运用乡土植物改善自然环境,为其它生物栖息提供条件,从而为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创造条件。例如在三角嘴湿地公园中,大量栽植了本地乡土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野茭白等,为许多水禽候鸟提供了栖息地,现在已经可以观察到有夜鹭、天鹅等水鸟在此过冬。 (贾茹) >>>>欢迎进入名城社区“苏州问问”版块参与讨论 (责编:陈亚萍)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