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被西方人士称为园林之母,因为园林树木资源及其丰富。
2.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主要有:种类繁多,分布集中,丰富多彩,特点突出。
3.园林树木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有改善温度条件,提高空气湿度,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
4.园林树木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主要有自然净化空气,吸收有毒气体,阻滞烟尘和尘埃,分泌杀菌素,减弱噪声,抗灾防火。
5.以下树种中,遮阴效果最好的是A,最差的是D A银杏B枫杨C旱柳D垂柳遮阴效果好坏,与荫质优劣,冠幅大小等有关。
6.能显著增加空气湿度的树种有苹果,椴,美国槭等。增加空气湿度与蒸腾强度有关。
7.对二氧化硫吸收较强的树种有忍冬,卫矛,旱柳等。
8.对氯气吸收较强的树种有银柳,旱柳,臭椿等。
9.对氟吸收较强的树种有梧桐,大叶黄杨,女贞等。
10.杀菌力较强的树种有侧柏,黄栌,大叶黄杨,紫丁香,刺槐,国槐等。
11.较好的隔声树种有雪松,桧柏,梧桐,垂柳,水杉,臭椿等。
12.能抗灾防火的树种主要有苏铁,榕树,栓皮栎等,因为树皮有宽厚木栓层,富含水分。
13.园林树木主要具有观赏特性的部位有(树形),(叶),(花),(果实),(枝),(干),(树皮),(刺毛),(根)。
园林设计讲究的太多 要结合人文地理 结合花草的迹象性 在一个园林设计中最好每个季节都有景可看 不要太单调用一种
树群设计手法:
树群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树群所表现的是树木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色彩、形态等),通常作为园林景观艺术构图的主景之一或配景等。 树群可为一个种群,也可为一个群落。 1.树群设计形式 树群设计 树群是指由几十株树木组合种植的树木群体景观。树群所表现的是树木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色彩、形态等),通常作为园林景观艺术构图的主景之一或配景等。 树群可为一个种群,也可为一个群落。
1.树群设计形式
树群设计形式有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种。单纯树群只有一种树木,其树木种群景观特征显着,景观规模与气氛大于树丛,一般郁闭度较高。混交树群由多种树木混合组成一定范围树木群落景观,它是园林树群设计的主要形式,具有层次丰富,景观多姿多彩、持久稳定等优点。树群一般仅具观赏和生态功能,树群内不做休息蔽荫使用,但在树冠开展的乔木树群边缘,可设置休息设施,略具遮阳作用。
2.树群结构
混交树群具有多层结构,通常为四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和小灌木层。还有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有时也称之为“第五层”。树群各层分布原则是乔木层位于树群中央,其四周是亚乔木层,而大、小灌木则分布于树群的最外缘。这种结构不致相互遮挡,每一层都能显露出各自的观赏特征,并满足各层树木对光照等生存环境条件的需求。
3.树群树种选择与应用环境
混交树群设计,乔木层树种要求树冠姿态优美,树群冠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树木最好开花繁茂或具有艳丽的叶色;灌木层以花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常绿灌木。 树群树种设计须考虑群落生态,选用适宜的树种。如,乔木层多为阳性树种;亚乔木层为稍能耐阴的阳性树种或中性树种;灌木层多为半阴性或阴性树种。在寒冷地区,相对喜暖树种则必须布置在树群的南侧或东南侧。只有充分考虑环境生态,才能实现设计愿望,获得较稳定的树木群落景观。 树群一般设计应用于具有足够观赏视距的环境空间里,如近林缘的开阔草坪上、土丘或缓坡地、湖心小岛以及开阔的水滨地段等。观赏视距至少为树群高度的4倍或树群宽度的1.5倍以上,树群周围具有一定的开敞活动空间。树群规模不宜太大,一般以外缘投影轮廓线长度不超过60m,长宽比不大于3:1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