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的工具必须锋利,剪口平滑,剪口要尽可能靠近干节,否则会使枝上留下死节,但也不能修得过深,太深会在枝干上形成树孔,剪口切面最好与树干保持在同一平面;将防腐涂剂涂抹在锯去大树干的剪口上。
答:配植树木时,在满足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应讲究美观。这种美既有树种个体的美,也有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美。 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园林树木的美不论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和美点。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
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的自然式山水园,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形成东西方园林形式各异的原因,都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
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因借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
1、不同苗木修剪顺序不一样。
2、一般落叶乔木树种的修剪应遵循先疏枝,后短截。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既能解决树体通风透光问题,又可避免骨干枝上出现枝条过稀的秃裸现象。
3、先疏病枯枝,在疏无用枝,以免出现偏冠,內膛空秃现象等。先剪内膛枝,后剪外围枝,可避免外围枝过稀,观赏效果欠佳等。
4、果树类则应按照先拉,在疏,后截枝的顺序进行修剪,通过拉枝改变枝条伸展的角度填补空缺方向,避免因先将密枝疏掉,缺枝处因找不到能利用的枝,而造成内膛枝条出现空缺。
5、修剪时,由外向内,先剪大枝,在剪中等枝,后剪小枝的顺序进行修剪。以达到大枝稀,小枝密,既解决了冠内通透问题,又保证了一定的结实量。
修剪原则有一个顺口溜:一看、二剪、三检查。
一看,就是修剪前要了解树木的生长势、枝条的分布情况和所需要的形状,然后再开始剪。
二剪,则是在修剪时应由上而下、由外及内的顺序进行。先粗略地剪出形状,再细致地调整形状。从疏枝入手,剪除枯枝、密生枝、重叠枝,再对留下的枝条进行短剪。剪口芽留在希望长出枝条的方向。需回缩修剪时,应先剪大枝,再剪中枝,然后修剪小枝。
三剪,则是在最后检查修剪确定有没有漏剪或者剪错的地方,以便修正
园林树木的管理:防虫打药,浇水修剪,禁止砍伐!
树木高压繁殖的时间多选择在春夏季进行,如果是秋季实施的话,往往当年还来不及生根,而如果是冬季的话,往往因气温太低而无法获得成功。
对于许多树种而言,一般在进行高压繁殖1个多月之后就能发根,但对于松柏类的树种而言,由于其生长缓慢,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出现生根现象。
而判断是否生根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往往就是通过观察环剥位置绑缚的土壤变干的速度,如果经常是短期内容易变干,那么说明已经生根,是根系快速吸收了其中的水分。
规格:落叶乔木胸径5-10 cm,常绿乔木树高2-3. 5m,落叶灌木树高1-1. 5 m、地径2-4 cm,绿篱树种冠径不小于30 cm。
同时,对苗木规格的选择应考虑绿地的具体需求,例如行道树或是人流量大的地段,适合选择胸径8-10 cm的苗木;受人为因素干扰小的区域,如封闭式绿地、庭院绿地等,使用胸径4-5 cm的苗木即可;受人为因素影响极小且周边自然生态条件良好的城郊路段,选择胸径2-3 cm的苗木即可;对于山地造林则以小苗为主。但应注意,所有苗木都必须是生命力旺盛的健壮苗,不能是老化苗或“小老树”苗。
棕榈树。
棕榈树属常绿乔木。树干圆柱形,常残存有老叶柄及其下部的叶崤,它原产中国,除西藏外中国秦岭以南地区均有分布,常用于庭院、路边及花坛之中,适于四季观赏。木材可以制器具,叶可制扇、帽等工艺品,根入药。棕榈树的叶簌竖干顶,形如扇,近圆形,茎50-70cm,掌状裂深达中下部;叶柄长40-100cm,两侧细齿明显。雌雄异株,圆锥状肉穗花序腋生,花小而黄色。核果肾状球形,茎约1cm,蓝褐色,被白粉。花期4-5月,10-11月果熟。
园林是指利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创造的景观,它利用技术和艺术,凭借山水、花木、建 筑等组合成为实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