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钵状容器内混合栽植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室内花园”式种植。选择一个钵状容器,在其中种植几种小型的观叶植物和1〜2种色彩鲜艳的观叶或观花植物。一般的模式是把一棵比较大的植物放在后面,将几株灌丛状的植物较密集地栽在中间,把开花或有鲜艳色彩的品种放在比较突出的地位,再有一些向下悬垂的枝条挂在前面。
这种种植形式很简便,但不能保持较长时间,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调整。
2。 长形槽内栽植
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形式。一般用一个长形的种栽槽,可由木料、玻璃钢和水泥等材料制成,以白色或深色系为好。可以把植物直接栽到槽内,也可以在槽内再放若干小盆,小盆之间放满草碳。
植株可以仅有一排,也可以栽植成几个层次的排列形式,既可以成规则式排列,也可以按叶片色彩和植株高度自然组合栽植。虽然是在一个栽植槽内,却应该布置成花园的形式,有花有草,有“灌木”,也有“乔木”,更应有 “主”有“次”,富于变化。
3。 花箭式组合盆栽
与钵状容器内混合栽植一样,都是在一个容器里栽植多种植物。
和它不同的只是在容器内事先放上一个可以盛水的小瓶或管子,在里面插上鲜切花。鲜切花可以随时更换,不像种植在土中的观花植物那样,开败以后重栽很麻烦,而且鲜切花的色彩比盆栽花卉的色彩更为鲜明艳丽,选择的余地也大得多。
4。 微型花园
有一个比较浅的盘状容器,将植物按花园的形式布局安排。
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要适当,使其在高度、规格之间的比例和花园中的乔木、灌木、花、草相似,还可以安排一些小路、小桥以及山石、湖泊在其中。也可以把各种多浆植物混栽在一个浅盆中,模仿沙漠自然群落的景观。这种微型花园常被对植物有特殊兴趣的人所接纳。它需要比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专门管理,还要懂得些造园的基本原则,否则使人看起来不那么自然。
5。 复合容器种植
可把数个容器放在一起,但和组合盆栽不一样,每个容器之间不能有空隙,应使人感到它们是一个整体。容器的高度和规格可根据设计意图安排。这种形式的特点是既有室内花园的整体效果,而实际上不同的种类又是种在各自的容器中,这样就克服了不同植物对基质和水分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最前面的容器内可像苗床或花坛那样,种植一些低矮的草本花卉。
6。 挂篮式
将一个比较大的容器像挂篮似的悬挂在高处。一般种植几种小型植物,经设计构思把它们创造成一个生命的艺术造型。这种形式无疑会有很突出的效果,但是也同时面临很多的困难,对此事先要作出充分的估计和设计来加以解决。
首先是篮子要有牢固和安全的固定处。挂篮的位置最好在人的视平线以上,或是较高一些的位置上。为了浇水和管理的方便,最好用滑轮来代替普通的挂钩。由于是悬挂在空中,空气比较干燥,温度也会略高一些,因此需要经常浇水。浇水时,要避免弄脏天花板和地板。如有滑轮,可将容器放下来浇水,外层容器的体积要比常规情况的大些,而且不带排水孔。
因此,外层的容器里需要再放一个带排水孔的盆,在里面放基质和种植物,外层盆的底部应放一些吸水性的材料,浇的水溢出时可以贮存在里面。由于挂篮的体积不能太大,所以选择的植物要以小巧玲珑和富有特色为好。
7。 景箱栽植
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室内花卉都原产于热带雨林,对空气湿度要求很高,在空气湿度低的北京地区,这些植物生长不良,而且不能用勤浇水的办法来解决。
景箱栽植是将它们种植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玻璃容器中,以此来解决空气湿度的问题。容器的四壁要清澈透明以利于光照和观赏,形状可根据爱好做成长方形、圆柱形或其他几何图形,也可以利用旧的鱼缸、大玻璃瓶等,大小可根据室内空间体积和打算栽植的植株多少以及体形而定。
栽植基质要用透气和持水性都很强的材料,如超轻陶粒、煤渣、蛭石和珍珠岩等。如果容器为瓶状,可用漏斗将基质放入,利用带长柄的工具将植物栽入。浇水要沿着瓶壁慢慢地让水流入基质中,否则会将基质冲乱。栽在景箱中的种植除了应是喜湿润的以外,还必须是比较耐阴的,如虎耳草、蜈蚣草、波斯顿蕨、白网纹草、秋海棠、椒草类和竹芋等。
喜阳的和喜干燥的种类不宜使用景箱栽植。设计和布局与其他室内花园一样。景箱的管理很方便,由于容器是封闭或半封闭的,植物蒸腾作用散出的水分大部分又回到基质中,所以可以长期不浇水。基质因通气性很好,即使稍有积水也不会烂根。肥料可不施或少施,一般用市售的观叶植物片肥,按说明书上的浓度半年施一次即可。
景箱不同,植物生长速度不一样,过一个时期应进行调整,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破坏了原先的设计意图。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