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鸵鸟蛋要先选择种蛋,种蛋上不能有土,需要是干净的状态,卵圆形的蛋比较好,颜色是米黄色或者是乳白色就行。孵化前期和中期的时候,温度控制在36.8℃就行,到了后期温度可调整到36℃。孵化的时候,还应该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整个孵化期有42天的时间,40天后就不用翻蛋了。
①1日龄~2月龄(体重达10公斤):此为初生长阶段,应使用精饲料为主,辅以少量粗饲料。
②2月龄~4月龄(体重达35公斤):此阶段逐步增加使用粗饲料,每公斤日粮含代谢能2868千卡,含20%平衡蛋白质,含赖氨酸1.05%。
③4月龄~6月龄(体重达58公斤):此阶段为中雏至育成期日粮,每公斤日粮含代谢能为2629千卡,蛋白质含量15.5%,赖氨酸含量0.78%。
④6月龄~10月龄(体重达80公斤):此阶段为育肥期日粮,每公斤日粮含代谢能为2125千卡,蛋白质含量12~14%,赖氨酸含量0.6%。
⑤10月龄~14月龄(体重达110公斤):此阶段为育肥期后阶段日粮,可和高水平粒料,每公斤日粮含代谢能1792千卡,蛋白蛋质10~12%,赖氨酸0.42%。
⑥14月龄以上(体重110公斤以上):可和维持日粮,每公斤日粮含日粮代谢能为1553千卡,蛋白质10%左右,赖氨酸含量0.3%。
⑦非繁殖期种鸟,亦可用维持日粮,以防止肥胖,产蛋期种鸟,可在维持日粮中喂入适量的骨粉和维生素、矿物质。
鸵鸟的饲料主要包括两种,青绿饲料和精饲料,将两种饲料相互配合,会起到比较好的养殖效果。
1 青绿饲料
鸵鸟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约占全部日粮的70%。青绿饲料主要包括各种饲草,成年鸵鸟日需青料2.5-5千克。青绿饲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农药污染。饲喂前切碎,长度为0.5-3厘米,放入槽中自由采食。鸵鸟虽然可以消化粗纤维,但秸秆以及木质化程度很高的粗饲料不但利用率低,而且还容易造成腺胃阻塞。所以,鸵鸟对粗饲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应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作为鸵鸟的饲料。在实际饲养中各种青饲料要合理搭配,其饲养效果会更好。
2 精饲料
鸵鸟养殖中的精饲料主要是为了补充青饲料中缺少的蛋白质和其他的营养成分。鸵鸟精饲料所使用的原料与猪、鸡类似,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大量使用草粉,将青饲料和精饲料加水混合均匀后一起饲喂鸵鸟。配制饲料时要注意几个原则,首先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配制出适口性良好的饲料,另外饲料的原料应该保持清洁卫生,没有被污染,尽量选择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饲料原料进行配合,还要尽量使用多种饲料原料搭配,避免品种单一,保证营养平衡。
建造圈舍。养殖鸵鸟时,需要在养殖场所中搭建一个圈舍,且圈舍要分为育雏舍、中鸟舍、大鸟舍,有利于管理鸵鸟,而且圈舍要具有保温、防雨、防风的优点,并且要在圈舍里安放水槽、食槽、供暖设备、通风设备等。饲喂管理。鸵鸟是杂食动物,养殖鸵鸟时,需要每天投喂2-3次,可以给其提供象草、黑麦草、黄草、苜蓿草、叶类蔬菜、韭菜等青饲料,和豆饼、芝麻饼、花生、高粱等精饲料,而且要保证饲料干净卫生,以免鸵鸟出现腹泻现象。
1、雏鸵鸟饲养
雏鸵鸟主要是以地面平养为主,地面要铺好垫料,垫料以松软、吸湿能力强为主。根据生长时间控制好养殖密度,在前六周的时候,养殖密度每平方米应控制在1.5只左右。然后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养殖密度,控制好温湿度、光照等饲养条件。并且要设置好运动场,其面积保持在育雏舍的4倍左右,保证雏鸵鸟有充足的运动空间。在饲喂时,饲料要保证营养比例平衡,保证有蛋白质、粗纤维等各种必需营养,最后可配合适量的优质牧草。
2、育成期饲养
鸵鸟的育成期为12周到开产前的时间段中,育成期的鸵鸟生长能力是比较强的,对营养的需求也比较大。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好饲料的饲喂工作,在育成期鸵鸟每天的日料中,要保证有钙、有机磷、粗蛋白等各种营养物质。根据自己的养殖习惯来决定是放牧饲养还是围栏圈养。其中每天的颗粒饲料占比要保持在30%左右,牧草饲料保持在70%左右。如果是优质牧地的话,那么可不用进行补饲工作。
3、产蛋期饲养
在正常情况下,鸵鸟在20个左右进入性成熟期,这个阶段应进行分群饲养,每群3只左右,公母比例为1:2。促进生产繁殖,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与育成期的日粮营养比例类似,同样即可进行圈养,也可进行放牧,以当地环境、养殖技术进行合理调整。每群鸵鸟都要保证有充足的舍地面积与牧地,促进鸵鸟的生长,提高产蛋率。
4、种鸵鸟饲养
一只体质好的公鸵鸟可以与5只左右的母鸵鸟进行配种。母鸵鸟是有着产单周期的,一般每个周期产蛋大约10个左右。种鸵鸟要保证有着充足的运动空间,增强鸵鸟体质,不可吵闹嘈杂,地面要保持干燥。然后每只种鸵鸟鸟舍要保证有大约20平方米左右。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对种鸵鸟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受到疾病危害。最后要淘汰无**或者是**质量差的公鸵鸟。
严格选择种蛋须来自优良、健康的鸟群,挑选种蛋时,先将薄壳蛋、砂壳蛋、钢皮蛋及过大、过小、过扁、过圆、污染面积过大的种蛋挑出。对刚产出的种蛋不宜马上入孵,要蹙贮存24小时以上,但最好不要超过6天,保存的温度以15℃为宜。若保存期超过6天,需要降低温度,保存种蛋的相对适宜湿度应为70%~80%,并注意贮存室的通风。种蛋保存时,应大头朝下,每天翻动1次。
鸵鸟孵化技术完善卫生消毒措施1.鸵鸟蛋贮藏室的消毒。每2天用消毒液擦地板1次,隔2周全部清洗、消毒,并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2.种蛋的消毒。鸵鸟产蛋时,饲养员要用消毒纱布接住,然后送孵化室消毒,消毒剂量每平方米用37%的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30分钟。如果没有接住,用经消毒液浸泡的纱布擦去表面赃物,马上送孵化室消毒。入孵之前,用消毒药(温度不要超过40℃)浸泡20~30秒,然后用消毒过的干纱布擦干种蛋即可入孵。3.孵化室的消毒。孵化室地板每隔2天用消毒药拖擦1次,墙壁、天花板每隔半个月用消毒药喷洒1次,1个月进行全面清扫1次。4.孵化机的消毒。每次孵化之前,孵化机内外及表面用消毒药擦拭一遍,并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适宜的孵化条件1.适宜的温度。经验发现,室温在18℃~25℃时,如果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温度控制在37℃效果最好,随着室温的升高,孵化温度可适当降低。也可采用变温孵化法,将孵化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温度可分别控制为36.5℃、36℃、35.5℃,其相应相对温度分别为22%、23%、25%,并且种蛋可按大、中、小或重、中、轻3个档次,实行分机孵化,能提高孵化率和健雏率。2.适合的温度。对于恒温孵化法,前期孵化温度可控制在20%~25%,转入出雏机湿度应相对提高,通常为30%~40%,后期湿度相对较高有利于雏鸡啄壳。3.合理通风与凉蛋。胚胎发育需要新鲜的空气和充足的氧气,二**碳和各种有害气体不要超标,因此,应定期通风换气。鸵鸟蛋的体积较大,蛋壳较厚,尤其后期产热较多,应主要凉蛋。4.正确的腐化操作过程。入孵时,一定要使鸵鸟蛋的大头朝上,依贮存期、产蛋期分清批次,认真记录,尽量不要混孵,以免造成出雏的混乱,孵化过程中要翻蛋,孵化程序为:蛋的挑选→消毒→贮存室→孵化室→入孵→消毒→出鸟→发鸟作业,避免交叉感染。
养鸵鸟可是一门大学问,我也不太懂,只有帮你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科学的饲养管理1。全价平衡的营养。鸵鸟的营养水平是影响孵化率的基本因素,鸵鸟繁殖期饲料中代谢能的需要量为11。3千焦/公斤,粗脂肪应限制在6%--8%;蛋白质为18%--24%,同时注意几种氨基酸的供给(%):精氨酸1。04、赖氨酸0。86、蛋氨酸+胱氨酸0。73、苯丙氨酸0。95、缬氨酸1。02;粗纤维适宜含量为10%、钙4%--4。5%、有效磷0。4%、钠0。3%、镁0。25%,维生素E为80国际单位/公斤,应注意青绿饲料的优质性,适当补充泛酸和其他微量元素。据研究发现,成年鸵鸟在繁殖季节,饲喂的日粮营养含量为低能量、高蛋白、高纤维素,而且用肉骨粉、血粉代替鱼粉,可以获得较高的孵化率。2。健康的管理。首先,应保持适宜的运动,控制体重。鸵鸟在产蛋期,应防止体重过肥或过瘦,否则,影响繁殖。其次,公母比例应搭配合理,一般为1∶2,若公鸟确实优秀,可加大到1∶3--4。最后,应加强日常管理,合理的设置鸵鸟产蛋窝,及时清除粪便和捡蛋,保持鸟舍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污染,淘汰无生育能力或缺乏\
选用50%的绿豆粉、30%的鸡蛋黄和20%的牛肉粉。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玉米粉或鱼虾粉来增加营养,或者搭配一点面包虫,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