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除了极少数农村外,其他的农村农业基本回归到旧时代的小农经济模式,很难判别是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几千年的小农经济,你说发达不发达?
不彻底改变小农经济,不要说农业。就是其它产业。包括国民整体,都要受拖累!
并且小农经济是封建势力最后的土壤和根据地!你想永久保留吗?
在漫长的历史長河中,广义的农业(农林牧副漁)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农业富则国强,有粮才兵强马壮,有粮才百业兴旺。中国历史上的所谓盛世,无论汉唐,无一不是”仓廪足,天下富”。
历史的長河发展到了智能时代,财富含义的广度和深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业的重要性仍不可小觑。真如基辛格博士所言”誰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世界。
对于我国的农业,更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其一,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巨量的农业人口。这就注定了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旳艰难程度,既要14亿人民有飯吃,又要消化巨量的农业人口。
其二,長期的农业历史遗留的小农意识和小而散的农业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現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注定了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场硬仗,必然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影响。
农业旣重要又复杂,急需改革又不得不慎重。这就是中国农业的現状!
夫农者,天下之本也。这句话早在汉文帝时就提出了。更早的周朝始祖后稷就是以农官起家,使五谷不离其时。到了近现代,毛主席在延安就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强调了农业的根本性。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容易使人忽视。这在汉代贾谊对汉文帝的上书中就提出过,谷物很重不易携带,而价格又不如“不盈一握”的金玉珠宝,因此古代帝王率先耕籍田以示重农。现在,我国政府实行的农业政策就是对能业重要性的肯定,鼓励、优待农民从事农业。
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最主要的功劳和作用是来源于商鞅的变法,因为商鞅的变法使得当时的秦国成为了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商鞅的变法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把原先的世袭制变成了军功制,给予了普通士兵通过立功而获得富贵的途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热情。
第二是通过国家土地的变革,增加粮食的产量,用以保证对前线士兵的粮食供应。
通过这两项重要的举措,秦国最终在半个世纪之后统一了天下。
前线的士兵作战英勇固然重要,但后方的粮食生产业同样不容忽视,如果不对后方的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前线的士兵饭都没得吃还打个屁仗?
而商鞅恰恰是抓住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现代历史教科书通常把秦统一之前的时代成为奴隶社会,而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则成为封建社会。
其实这是人们的一个误区,所谓的封建社会其实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其实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国家分成若干份,分别赏赐给那些有功之臣和王室子弟。
这就是所谓的封邦建国,简称为封建。
其实分封制在周代就开始有了,它一直实施了若干个朝代,而在分封的这些诸侯国之内,也有些小分封制,这些分封就是把一些土地赏赐给一些王室贵族和立过功的大臣。
比如说,齐国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而在齐国国内也有把一些土地赏赐给 那些王室子弟的做法。
其中的孟尝君大家都应该知道,其实他的原名叫田文,孟尝君是他的一个封号。
有封号就一般都有封地,封地其实就是食邑,食邑就是这一大片地都是我的,或者把它租出去,或者是由奴隶来进行无偿耕种,而所得的全部收入由我进行支配。
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各诸侯国都存在,而秦国也不例外。
这种传统的贵族食邑制度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严重的迟滞了社会的生产力。
于是在商鞅取得了在秦国实行变的权力获得通过之后,他立即着手对秦国的农业制度进行重大变革。
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是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进行耕种,土地不准私自买卖。
三是“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农民自由开荒,土地可以进行自由买卖,谁开的就是谁的。
商鞅对秦国农业制度的重要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通过这种农业变革,秦国有了充足的粮食来保证对前线的军需供应。
在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中,当时的赵国赵括虽然贸然出击给赵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其实当时的赵括就算是不主动出击也不行了,因为赵国的粮食供应已经吃完,再不主动出击的话,就算不战死也会饿死。
而秦国军队虽说是远道而来,但它并没有出现粮食上的短缺,一来秦国连年丰收军粮充足,二来秦国军粮自内地发出从渭河顺溜之下,可以源源不断的到达长平前线。
秦国由商鞅制定的农业变革措施,极大地提高和保证了秦国的粮食产量和供需,粮食的产量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国家或者军队打赢战争的一个前提。
谢谢邀请。
一,
秦朝农业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国家按土地收税。同时国家采取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
二,秦朝的农业制度与统一前相比有质的区别。这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土地由井田制向私有制的转变。其优势在于,1.社会制度的转变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民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土地,并且打破了在公田上劳动吃“大锅饭”的弊端,调动了生产积极性。2.由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因此,生产工具得到改进,耕牛得到保护,水利设施得到重视。文字的统一,度量衡的统一,带来了人们交流便利,等等这一切给农业带来的发展是空前的。这都制度优势的结果。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