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日媒称,说起中国的革新,人们常提及的是机器人、汽车和智慧城市等产业领域。其实,在农业和畜牧业等第一产业领域,科技革新也在积极开展。
日媒称,海升集团是以水果种植和加工为主的农业企业,2002年被政府认定为肩负农业现代化使命的重点企业。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017年底,海升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在农业云领域开展合作。海升收集数据,阿里巴巴对数据进行解析,提供最佳生产方案。
首先,两个公司在陕西省4000公顷的土地上联合实施了提高苹果生产率的项目。所有的果树都有相应的二维码,系统对果树的灌溉、施肥和洒药情况进行管理。公司还利用无人机对果树的生长情况进行拍摄,识别图像存储数据。数据及时传送至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系统“ET大脑”,由此推算出最佳管理方法。
据海升介绍,这一项目除了可以提高生产率外,还可以使每公顷土地节约3万元人民币成本。公司也在探讨将这一技术推广至更多地方的果树管理。
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自2017年启动了“京东跑步鸡”项目。京东向小农户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提供鸡苗,要求给小鸡带上鸡脚环进行计步监督,跑到100万步以上京东承诺以当地三倍价格回购。每个鸡舍内安装实时摄像头进行全天候监控,鸡饲料必须达到京东要求的水平。这也是京东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扶贫的项目,养大的鸡在京东生鲜网站上以每只168元人民币的价格销售,累计销量已达数万件。
2018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与德康集团等合作启动人工智能养猪项目。项目内容是,利用阿里巴巴提供的图像识别技术对猪的饮食和运动量等进行管理,利用红外线测量体温等,有利于预防疾病和进行健康管理。虽然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但据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小猪的死亡率下降3%。
2018年,中国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坚持一区一主题,依靠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报道称,中国大力推进以科技为起点的革新,其背景有两个。
其一,中国有建设人工智能大国的目标。中国2017年7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国家战略。其目标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另一个是民生稳定。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7%左右,消除农业从业人员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以及提高食品安全透明度是中国面临的大课题。
报道称,目前食品物流情况日益透明,但生产信息的透明度还待提高。如果消费者能通过跟踪评价掌握食品生产信息,则有利于促进生产商之间的竞争,有望早日实现食品安全。
报道称,为提高第一产业生产率和食品安全,从方法论看,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以科技为起点的方法更加有效。
报道称,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物联网巨头积极“走出去”,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向新兴国家出口技术和基础设施,新兴国家实现农产品来源清晰可靠,给中国的粮食战略提供支持,这种日子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要来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兵团分布地域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接壤,国境线有2000多千米。兵团土地面积7.06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24%,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兵团属于国务院计划单列的省(部)级单位,下辖十四个师(市)。2013年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殊的地理、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时,当地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贫苦不堪。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减轻新疆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的经济负担,1950年1月,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当年实现粮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1953年,新疆军区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两个部分,其中生产部队建有军垦农牧团场43个,拥有耕地77.26千公顷。同时还兴办工业、交通、建筑、商业企业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为之后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奠定了基础。 1954年10月,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兵团由此开始正规化国营农牧团场的建设,由原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并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当时,兵团总人口17.55万。此后,全国各地大批优秀青壮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投身新疆建设。从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 1962年,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先后发生了边民越境事件。根据国家部署,兵团调遣了1.7万余名干部、职工奔赴当地维护社会治安,施行代耕、代牧、代管,并迅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哈密地区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建立了纵深10公里到30公里的边境团场带。这对于稳定新疆、维护国家边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善了国家西北边防的战略态势。到1966年底,兵团总人口达到148.54万,拥有农牧团场158个。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期间,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1975年3月,兵团建制被撤销,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团场的业务工作。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由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开始了二次创业。30多年时间里,兵团对国有农牧场进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等方面的改革,兴办工业,建设城镇,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阶段。 60年来,兵团以屯垦戍边为使命,遵循“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3年底,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团,辖区面积7.06万平方公里,耕地1244.77千公顷,总人口270.14万,占新疆总人口的11.9%。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