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下我们国家从2005年到现在农业人口的情况:
2005年农村人口7.45亿;
2006年农村人口7.31亿;
2007年农村人口7.14亿;
......
2016年农村人口5.89亿;
2017年农村人口5.76亿;
每年递减一千多万农村人口,这些人到哪去了?都进入了城市。他们由原来的第一产业转移到了工业、服务业第二、第三产业上去了。农村从业人员快速减少,年轻一代又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成天风里来雨里去,还没稳定的收入。
国家要发展经济,城市化是必然。城市化导致农村空心化,只有留守老人和部分儿童,随着大批五零六零后渐渐进入中老年,种地将后继无人。
机械化作业可以大量地减少劳动力,一部甘蔗或棉花收割机每天的工作量抵得几百上千个人的劳动量。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辣椒、西红柿等都能使用收获机。如果成片种植,喷洒农药都使用无人机,省事方便又廉价。
城市发展了,农村问题不解决,五亿多的农民仍然不是小数目,农民是与土地有关的,解决好土地的良绪发展非常关键,土地问题解决好,农民增加收入,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中国也就真正的富裕了。这其中有这几个方面需要解决:
1.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还要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这就要涉及到农业机械化问题。
2.改变几千年来农民靠天吃饭的境况。
3.减少农业种植的土地污染,过量的化肥、农药等等。
机械化最重要的条件是要土地连片,平整,越大越宽广越好。很多地方已经进行大量的平整土地,把原来不连片的连成片,把原来高低不齐的土地推平整。然后再重新按原来的比例分到户。这样经过整治的土地大多都有人愿意整片地承租,农民也乐得不再去天天在土地上劳作,一年还有稳定的收入。
土地平整便于大型机械耕作,这当然远远不够。有些地方已经在土地上安装各种基础设施、智能设施,比如滴灌技术,集成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现场如土壤温度、湿度、水分等的适时监测监控,最终向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防治污染,使我们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趋于平衡。从而让乡村变得更加山美水美,蓝天白云,让我们重新回到纯洁的大自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邀!政府提倡农业机械化,但有的农村土地不连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问题小焦来回答!
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小焦绝不认为只有大型机械化耕种才算机械化,小型机械耕种也算机械化。
我们首先来看看国家为什么提倡农业机械化:
我国农村人口从2005年的7.45亿减少到了2017年的5.76亿,再加上农村老龄化和8090不愿、不会种地的情况,这5.76亿人口中能种地的人就更少了。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活儿可以用机器代替,那那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农业机械化自然就提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种地苦,要解放农民)。
那怎么农业到底怎样实现机械化呢?
第一,对于土地集中连片地区,引进大型机械化耕种、收获是趋势,效率高是很大的优势;
第二,对于土地不连片、山区地带,这个机械化的方式就比较多了。
首先,农户可以个人购买小型微耕机、收割机等进行耕种,这也是机械化的一种方式;
其次,现在有的省份很多农民拉着收割机全国到处去收割,一般都是100块钱一亩,这也可以算是机械化(只不过不管耕种,机械化程度还是不高);
再次,现在很多村子都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就是把农民个人的农机集合起来统一调配,然后全村实施统一耕种、统一收割,农民只需要给农机合作社交钱就可以了(这也是以后的一种趋势)。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国家的“一户一田”政策了。这个就是针对土地不连片地区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把农户个人分散的多块土地集中成一块,土地总面积不变,这样有利于机械化(大型小型都可以)。这个是农民自愿的,但是个人认为不太好实施。
国家提倡农业机械化,但不是强制执行的,毕竟有的地方实施起来难度真的很大,比如山区。而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人力生产成本过高也确实是制约我国农业的最大瓶颈。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这里,欢迎关注【村官小焦】!!!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