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迪尔1054型拖拉机在东北地区
的价格差不多在17万多一点。
东方红1004的价格也差不多。
约翰迪尔1054型拖拉机
1.采用换档变速箱12速
2.安全启动开关装置
3.差速锁装置
4.强制压力润滑系统
5.对称式设计前桥
东方红1004拖拉机
发动机的标定功率73.5kw;
变速箱:12个前进档、4个
倒退档、换档方式:啮合套式;
带差速锁;动力输出540/1000转/分,
双转速;全液压转向;液压系统有
两组液压输出;
液压系统调节方式:力、位调节。
总体来看两者差不多,
只是在品牌号召力上,
洋品牌比国产品牌点些优势。
补贴几乎都在30%以内,
大马力的可能补贴力度大一点。
迪尔的1054哈哈我也看上了,%e9%bb%91%e9%be%99%e6%b1%9f&y=2008这个网址是黑龙江的补贴情况,直接看吧
我跟你说,你最好买东方红的1254或1304,跟迪尔的价钱差不多,质量也很好,迪尔的贵,性能也那样,国产的配件也便宜,130马力怎么也比105马力有劲吧,
请用固定电话拨打约翰迪尔市场部免费咨询电话咨询:800 8987 666
或登陆网站:
你去铁岭看看 3月22 23铁岭有农机展销会你去看看吧有卖迪尔的
(一)走105(240公里)。一路直达。优点省钱,缺点路况不如高速,安全性稍低,时间长。
1、进入S105,过苏庙子约150米后左转进入翰青路西段
2、沿翰青路西段一直向前行驶,
道路详细信息
2.1沿翰青路西段行驶0.5公里,过富新二小约50米后进入翰青路东段
2.2沿翰青路东段行驶198米,靠右
3、行驶164米,左转进入S105
4、沿S105行驶1.3公里(经五福收费站(绵竹)),左转进入富新南路
5、沿富新南路一直向前行驶,过北川县擂鼓加油站约250米后左转
道路详细信息
5.1沿富新南路行驶1.5公里,过富新镇政府约100米后进入富新北路
5.2沿富新北路行驶0.6公里,过立达纺织公司约200米后
5.3行驶0.6公里,过绵竹明泉加油站约250米后进入S105
5.4沿S105行驶53.0公里,过北川县擂鼓加油站约250米后左转
6、行驶1.8公里,过新场约650米后左转进入S105
7、沿S105行驶6.4公里(经任家坪收费站(北川)),过县水务农机局约50米后
8、靠右进入禹龙南街
9、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城区行驶0.9公里,右转进入S105
道路详细信息
9.1沿禹龙南街行驶425米,在环岛从第1个出口离开,进入禹龙中街
9.2沿禹龙中街行驶324米,进入禹龙北街
9.3沿禹龙北街行驶227米,右转进入S105
10、沿S105行驶18公里,到达青川。
(二)走高速(250公里)。不走105。优点,时间短。缺点费用高。
1、从起点出发,在绵竹市城区行驶4.2公里,进入德茂路
道路详细信息
1.1从起点出发,朝西方向行驶118米,左转进入S105
1.2沿S105行驶4.0公里,进入德茂路
2、沿德茂路一直向前行驶,在环岛从第3个出口离开,左转进入新寿路
道路详细信息2
2.1沿德茂路行驶7.5公里,过李家祠堂约50米后进入兴隆路
2.2沿兴隆路行驶1.7公里,在环岛从第3个出口离开,左转进入新寿路
3、沿新寿路行驶13.7公里(经高桥收费站(德阳)),右转进入G108
4、沿G108行驶0.5公里,左转
5、行驶221米,走匝道(经黄许收费站(德阳)),转绵阳方向,进入成绵高速
6、沿成绵高速一直向前行驶,从青川出口离开(经金子山收费站(青川)),
道路详细信息
6.1沿成绵高速行驶27.3公里,过磨家沟约300米后进入绵广高速
6.2沿绵广高速行驶113.9公里,从青川出口离开(经金子山收费站(青川)),
7、行驶238米,右转进入青剑路
8、沿青剑路行驶72公里,到达青川
芳草湖位于北纬44°18′55″~44°53′00″,东经86°27′00″~86°57′00″,呼图壁县城北49千米。南与呼图壁县的园户村乡、五工台乡、一一一团场相接,西北与一○六团场为邻,东南邻一○五团场,东北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与玛纳斯、新湖农场以北五岔干渠为界。南北长53千米,东西宽38千米。≥10℃以上有效积温3670℃,无霜期142~183天,日照2461~2994小时。 芳草湖农场原是呼图壁县的一部分,新疆解放前称永丰乡。解放后设立四区(辖渭户乡、正繁户乡、白蒿滩乡、大东沟乡)。1958年撤销四区,成立红旗公社。1959年将红旗公社西沟大队、白蒿滩大队、大东沟大队分别转建为卫星一、二、三场。1961年,在红旗公社基础上成立芳草湖总场,卫星一、二、三场改为一、二、三分场,将丹坂大队、正繁户大队、渭户大队转建为芳草湖总场四、五、六分场,隶属自治区农垦厅。1970年交昌吉回族自治州领导,1975年归属昌吉州农垦局管辖。1982年归属农六师。下辖农业营级单位8个,工、交、建、商、商贸、文教卫生营级单位16个,连级单位163个,其中农业连队72个。师驻场单位有芳草湖垦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东戈壁监狱。地方驻场单位有邮电局、国税所、地税所、工商局及石油、物价所、粮站、新华书店等单位的派出机构。 土地面积960.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67万公顷。总人口5.15万人,1.54万户。汉族5.11万人,维吾尔族112人,哈萨克族169人,回族59人,蒙古族29人,其他民族69人。 农作物以棉花为主,2000年播种面积17.73千公顷,产量3.22万吨。牲畜存栏8.63万头。工业产品:棉纱、塑料薄膜、谷氨酸、大麦芽、白酒、味精、面粉、食用油、印刷品、糕点、糖果、农机配件。国内生产总值396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6808万元,第二产业5824万元,第三产业7028万元,劳均收入7915元,人均收入3922元。 中学7所,小学9所。在校学生:普通中学3316人, 小学生6078人,教职员工768人。农场中心医院1所,病床207张,分场有卫生所,医护人员323名。调频广播电台1座,覆盖全场,有线电视、差转台4座。 芳草湖农场场部驻地。清乾隆与嘉庆年间,甘肃镇番县(现民勤县)移民在此垦殖建村,得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正繁户,1996年更名芳草湖镇。1958年,红旗公社机关驻正繁户村。1985年呼图壁县地名志载,正繁户自然镇辖65个自然村。1993年规划面积7.3平方千米。2000年6100户,17215人。主要建筑:1988年建一中教学楼4250平方米,1994年建医院门诊楼2700平方米,1995年建办公楼5090平方米,农贸市场建筑面积5732平方米。镇区街道15条,东西向6条,南北向9条,总长20千米。天星东路,汽车站至场办公楼路段,长1千米,主道六车道,炉渣、沥青铺筑,人行道水泥块铺砌。1961年发电照明,1980年11月通高压电。1961年100门磁石式交换机,1990年建400门自动交换机,1993年邮局建成4000门程控电话,1998年安装光缆传输1万门程控电话设备,用户7100户。并建139移动电话机站一座。1980年10月建第一座水塔,至1992年建水塔、压力罐19处,全镇用自来水。镇内企事业单位:棉纺织厂、机械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炒货厂、制药厂、印刷厂、种子麦芽厂、双降解薄膜厂、供销公司、贸易公司、畜牧公司、建筑公司、水利工程公司、中学、职业中专、子女学校、医院、防疫站、幼儿园、广播电视台、园艺场机关及所属一连、二连、基建连。驻镇单位:芳草湖垦区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监狱、兵团农行芳草湖支行、呼图壁县邮电分局、税务分局、工商分局、医药分公司、石油站、粮站、新华书店、兵保农六师芳草湖保险分公司、昌吉州芳草湖农电局、农六师芳草湖棉麻站、呼图壁县芳草湖物价检查所、呼图壁县芳草湖保险分公司等20多个单位。正繁户自然镇集生产、生活、服务、娱乐、医疗保健、商贸为一体,是芳草湖农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镇内建商贸城批发零售市场,有商业贸易门市部,个体商店200余个。水产海鲜,干鲜瓜果摊点300余处,餐馆22个,旅社4个,诊所7户,舞厅等娱乐场所7处。1987年2月24日,兵团司令部公布经自治区地名办批准的农牧团场新命自然镇地名录中,芳草湖6个分场所在地命为:老生地镇、白蒿滩镇、大东沟镇、沙梁子镇、官地镇、东河坝镇。2000年辖7个自然镇,58个自然村。 芳草湖一分场场部,芳草湖镇西北15千米,呼芳公路从镇内经过,此地原为古荒地,当地人把未开垦的荒地称生地,以后又开垦种植,故称老生地。1961年芳草湖一分场场部设在老生地。驻镇单位:芳草湖公安局驻老生地派出所、农行芳草湖一场营业所、邮电分局一场营业部、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中心学校、卫生所、林牧站、农业三连、十连等。有线电视、程控电话齐全,全镇居民3437人,其中,少数民族34人。芳草湖一分场辖10个农业连队7个自然村。 唐家梁村(一分场一连) 老生地西北2千米,清光绪年间(1875)建村,唐氏家族居住,且地势较高得名。720人,耕地764.4公顷。 小东沟村(一分场二连) 老生地北2千米,清光绪四年(1878)建村,开荒人在芨芨河以东开渠称大东沟,在大东沟又开一小渠称小东沟。683人,耕地432.7公顷。 旧沟村(一分场四连) 老生地东南3千米,清代住户在此开渠种植,后居民迁往下湖村,在下湖又开新渠故名。661人,耕地545.6公顷。 夹滩村(一分场五连、六连) 老生地南5千米,处芨芨梁河与西沟渠之间,地势平坦故称滩。790人,耕地765.8公顷。 破口村(一分场七连) 老生地西南7千米,1959年建村,因地势高低不平,水常冲破渠口得名。227人,耕地320.5公顷。 陶家坑村(一分场八连) 老生地西南7千米,地势高低不平四面均为土包,村西有洼地,称老鹰湖,陶姓聚居得名。328人,耕地532.9公顷。 西沟村(一分场九连) 老生地西3千米,白蒿滩以下原有三条渠称沟,西面的称西沟。343人,耕地497公顷。 二分场场部,芳草湖镇南3千米,过去遍地长满白蒿,生长茂盛,故名白蒿滩。原为呼图壁县红旗公社白蒿滩大队所在地。镇内驻有芳草湖公安局白蒿滩派出所,农行芳草湖支行二场营业所、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基建队、中心学校、卫生所、商店。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居民1027人,以汉族为主,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族各4人。辖10个农业连队,12个自然村。 大海子村(二分场一连) 白蒿滩南9千米,地处大海子水库北岸,1959年由江苏等地支边青壮年组建的新村。504人,耕地419.7公顷。 倒渠滩村(二分场二连) 白蒿滩南7千米,清光绪年间建村,开一渠与主渠道流向相反,称倒渠。560人,耕地506公顷。 中渠村(二分场三连) 白蒿滩东南8千米,灌溉渠道位于苇湖与沟渠之间,称中渠。697人,耕地646.8公顷。 李家海子村(二分场四连) 白蒿滩西7千米,清光绪年间建村,李姓家族在此定居得名。398人,耕地477.1公顷。 青疙瘩村(二分场五连) 白蒿滩西北8千米,村边上有一条长约1000米,高约1.5~2米的青土包,1959年江苏支边青壮年开荒建村。400人,耕地721.5公顷。 沙门子村(二分场六连) 白蒿滩东4千米,清咸丰年间建村,此地通镇必须穿越沙包故名。342人,耕地372公顷。 东沟湖村(二分场七连) 白蒿滩北4千米,1959年建村,渠道位于西沟以东,且挖得很深称东沟湖。380人,耕地313.6公顷。 蘑菇湖村(二分场八连) 白蒿滩西南4千米,清咸丰年间建村,原为古荒地,春季遍地蘑菇故名。513人,耕地448公顷。 西高梁村(二分场九连) 白蒿滩西南1千米,地处分场西,地势较高故名。384人,耕地81.3公顷。 下白蒿滩村(二分场十连) 白蒿滩南3千米,昔日遍地白蒿,按相对位置称下白蒿滩。377人,耕地336.7公顷。 兵户庙村(二分场原酒花一连) 白蒿滩北1千米,清光绪年间(1875)建村,左宗棠部下在此修建一庙称兵户庙。453人,已并入九连。 澄槽村(二分场原酒花二连) 白蒿滩东南1千米,清咸丰年间(1851)建村,因在芨芨梁上架设木制水槽引水灌田故名。287人,已并入十连。 三分场场部,芳草湖镇北23千米,清光绪四年(1878),从马桥城和芨芨梁等地迁入几户人家在此垦殖,引芨芨梁渠水浇地,在村东开两条渠,大渠称大东沟,小渠称小东沟。原为呼图壁县红旗公社大东沟大队驻地。镇内驻有芳草湖公安局大东沟派出所、农行芳草湖支行三场营业所、芳草湖邮电支局三场邮电所,商店、餐馆、美发店临街而建。建有线电视转播台,程控电话。镇内有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变电所、水管所、牧林站、中心学校、卫生所、农业一连、二连。居民2151人,其中,维吾尔、回、蒙古等少数民族73人,分场有10个农业连队,辖8个自然村。 庙公地村(三分场三连) 大东沟北2.5千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此建一庙,周围土地属庙内公产,称庙公地。258人,耕地597.7公顷。 潘家庄村(三分场四连) 大东沟北偏西5千米,潘姓聚居得名。605人,耕地598.9公顷。 下芨芨梁村(三分场五连) 大东沟北6千米,原为荒地,芨芨草丛生,按所处方位相对于上芨芨梁而定名下芨芨梁村。528人,耕地591.3公顷。 下西沟村(三分场六连) 大东沟西9千米,清光绪年间建村,处西沟渠下游得名。332人,耕地449.1公顷。 下湖村(三分场七连) 大东沟东北6千米,处呼图壁河下游,过去是一片草湖,故称下湖。455人,耕地596.5公顷。 东湖村(三分场八连) 大东沟东7千米,处下湖东故名。1971年建新村,430人,耕地351.4公顷。 南湖村(三分场九连) 大东沟东偏北4千米,处下湖南故名。653人。 王家海子村(三分场十连) 大东沟东南6千米,村南有一片沼泽俗称海子,居民多王氏。453人,耕地394.5公顷。 四分场场部,芳草湖镇东北14千米,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多沙包得名。1961年芳草湖建场后组建的新村落。镇内驻有芳草湖公安局单板派出所、农行芳草湖支行四场营业所、芳草湖邮电支局四场邮电所、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中心学校、卫生所、畜牧连等单位。镇东北角驻农业八连,东南角驻农业十连,全镇居民1006人,建有线电视转播台,程控电话。四分场下辖10个连队,7个自然村。 火烧洼村(四分场一连) 沙梁子西南4千米,此处地势低洼野草茂盛,春秋烧荒得名。333人,耕地467.5公顷。 丹坂村(四分场二连) 沙梁子西南7千米,过去此地常遭洪水,农民筑一拦水坝,呈红色故名。316人,耕地685.4公顷。 大湖村(四分场三连) 沙梁子西北3千米,开发前是一片沼泽,俗称大湖。237人,耕地615.3公顷。 董家场子村(四分场五连) 沙梁子东2千米,清光绪初年建村,董姓最先来此垦殖定居故名。230人,耕地639.6公顷。 桑家渠村(四分场十连) 沙梁子西北5千米,清光绪年间建村,桑氏最先在此垦荒开渠故名。437人,耕地672.9公顷。 小分地村(四分场七连) 沙梁子北10千米,清代以村落分土地,当地农户只分得一小份土地故名。437人,耕地980公顷。 五戽地村(四分场四、九连) 沙梁子东南2千米,清光绪年间,破口村农民迁此地,开垦五戽土地故名。630人,耕地1115.4公顷。 五分场场部,芳草湖镇东北4.2千米,官地实为公地(公用地),1958年前,此地的土地为附近农民公用,可以自由耕种或放牧牲畜,当地农民称官地。1961年芳草湖建场时,划归五分场,1964年成为五分场场部所在地。镇内规划规范,柏油路通往各连队,驻有芳草湖公安局官地派出所、农行芳草湖支行五场营业所、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中心学校、卫生所、林管站、电管站、水管所、农业六连、十一连。全镇居民2650人,其中:维吾尔、哈萨克、回族、朝鲜等少数民族34人。有线电视、程控电话通职工家。五分场有13个农业连队,辖11个自然村。 十戽地村(五分场一连) 官地东4.5千米,清代农民在此开垦十戽地得名。516人,耕地641.4公顷。 南沟渠村(五分场二连) 官地东北3.5千米,清代建村,当地农民在牛圈子开一道渠,引呼图壁东河水灌田,渠经此地。560人,耕地715公顷。 牛圈子村(五分场三连) 官地东3北千米,当地土地肥沃,牧草茂盛,正繁户、渭户的农民多在此放牛故名。360人,耕地478.7公顷。 蒋家湖村(五分场四连) 官地北3.5千米,昔为沼泽,清末蒋姓在此垦殖。380人,耕地401.3公顷。 任家口子村(五分场五连) 官地西北5.5千米,清朝末年建村,任姓农民在丹坂渠开口引水耕种得名。408人,耕地413.2公顷。 调户子村(五分场七连) 官地西2.2千米,清末建村,正繁户人多地少,大家来此开荒,按户调整土地面积故名。482人,耕地379.1公顷。 小东滩村(五分场八连) 官地东南5千米,西滩以东有一块地,当地人把一块地称一滩地故名。418人,耕地431.2公顷。 渭户村(五分场九连) 官地东南6.2千米,清咸丰至同治年间,陕西渭南人迁此地垦殖建村故名。487人,耕地392.3公顷。 转沟村(五分场十连) 官地南9千米,光绪十四年(1888)建村,当地农民饶三岔坪开一道弯渠故名。361人,耕地436.1公顷。 西滩村(五分场十二连) 官地南4.2千米,地处渭户西的荒滩故名。604人,耕地310.2公顷。 锅窑湾村(五分场连十三) 官地西100米,清咸丰年间建村,有姓孙农户在此耕种,在渠道的拐弯处挖一个锅窑造饭得名。382人,耕地很少。 六分场场部,芳草湖镇东南15千米,清朝末年,当地农民引水灌田,在呼图壁东河岸开一条渠,并筑一坝,称东河坝。1961年由呼图壁县红旗公社大队转建芳草湖六分场,场部设在东河坝。镇内单位:芳草湖公安局东河坝派出所、农行芳草湖支行六场营业所、芳草湖邮电支局六场邮电所、农机修造站、粮油加工厂、轧花厂、中心学校、卫生所。商店、餐馆、理发店铺分布在镇内各处。建有线电视转播台,程控电话。全镇居民1896人,其中,少数民族7人。六分场辖11个农业连队,10个自然村。 移户地村(六分场一连) 东河坝南3千米,清宣统年间五工台、乱山子等地农民移此建村得名。676人,耕地573.2公顷。 东坑村(六分场二连) 东河坝东北10千米,位于头道沟以东,洪水冲刷,形成一条南北长5千米,东西宽1千米的大坑,1965年开荒建村。396人,耕地704.2公顷。 龙家湾村(六分场三连) 东河坝北5千米,清末一龙姓居民在此垦荒。508人,耕地778.5公顷。 三十份子村(六分场四连) 东河坝北8千米,民国初年,东河坝人在此划分土地,共分30份故名。427人,耕地396.8公顷。 大庄渠村(六分场五连) 东河坝北10千米,1961年建村,有一条水渠经过此地得名。395人,耕地568.2公顷。 红柳滩村(六分场六连) 东河坝东北16千米,1967年建村,昔日红柳茂密得名。579人,耕地867.5公顷。 西渠村(六分场七连) 东河坝西2千米,在呼图壁东河西南开一条渠,称西渠,村因渠得名。1961年建村,340人,耕地373.3公顷。 下广东村(六分场八连) 东河坝西南14千米,清道光年间,流放来疆的广东人在此屯田,呼图壁有上广东,按相对位置将此处称下广东村。1033人,其中哈萨克族27人,回族13人。耕地351.3公顷。 疙瘩庄村(六分场九连) 东河坝西南12千米,1961年建村,庄子建在土包上得名。285人。 梧桐窝子村(六分场酒花二连) 东河坝南21千米,昔日有茂密的梧桐树故名。1054人。良繁场、园艺场所驻自然村。 长沙窝村(良繁场三连) 正繁户镇北5千米,村边多长形沙包得名。294人,耕地170公顷。 张家庄村(园艺场三连) 沙梁子镇南5千米,清代张氏在此定居得名。498人,耕地453.3公顷。 六戽半村(园艺场一连)正繁户镇南1.5千米,此地最早耕种六戽半地得名。居民70户,260人。耕地292.7公顷。
芳草湖农场处于玛纳斯县和呼图壁县中间.根据资料,清乾隆与嘉庆年间,甘肃镇番县(现民勤县)移民在此屯垦建村,得名镇番户。1952年改名正繁户镇,1961年7月在此地建立地方国营农场,1982年由地方移交兵团农六师管理,全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农场.农场总部芳草湖镇,生活区面积约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人,流动人口9000余人,设施非常齐全,有自己的电视台、学校、医院、邮局、银行、商店等各种公共设施,俨然一座现代化的小城镇。
据了解,该镇可例举出诸多个新疆兵团农牧农场之最。镇上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位居兵团其他农牧团场场镇之首;镇上有规模最大,就业人数最多和日成交额最大的农贸市场;有设施完善、规模最大、教学一流,学生最多的中学;有在兵团农牧团场卫生系统中,无论是规模、设备还是服务都位居前列的医院,且是惟一一家配有电梯的农场医院等。还有高品位的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篮球场、图书室、饮食街、步行街……农场中学是兵团农牧团场教育系统中,设施完善、教学一流,规模最大、学生最多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