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山楂属于落叶小乔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果实较小,类球形,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主产山东、河南、山西、河北、辽宁。山楂片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山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酮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所以山楂在我国深受人民喜欢。文章主要从山楂树病虫害方面加以论述,为山楂树的种植保收提供参考。关键词:叶黄斑病毒;日灼症;茶黄毒蛾
1 叶黄斑病毒病感病植株叶片出现黄色斑驳或彩斑,一般黄色。斑驳具有不同的形式,有时褪绿很轻,有时有不规则污斑或斑点。花有时也出现斑驳或大理石花纹。为山茶叶黄斑病毒。据试验,嫁接可以传染山茶叶黄斑病毒病。病株作为砧木,接穗上就易出现此病病。防治方法:避免用病树接穗扦插,也不要用病株作砧木。
2 斑点病感病叶片初出现小圆点,经一段时间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大小为 2 毫米 -7 毫米。病斑暗褐色至烟灰色,边缘稍鼓起。有时在坏死区与健部间有一暗褐色带。后期,病斑表面长出小黑点。病斑上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传染途径病害在 4-9 月都有发生。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防治方法:摘除病叶,并喷洒 75% 百菌清 600 倍液,或 0.15% 高锰酸钾液。
3 网饼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已充分展开的新叶上,老叶受害少。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针头大小的油渍状小点,淡绿色,边缘不清,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暗褐色,病组织变厚,有时向上反卷,叶片背面沿着叶脉出现网状突起,故称网饼病。 病原为网状外担菌,网状外担菌属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菌目。病斑上的网状突起病菌的菌丝,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子实层。子实层上为许多担子及担孢子,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顶端稍膨大,基部稍尖,大小 65-135 × 3-4 微米,无色,无隔膜。担子顶端生 4 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着生 1 个担孢子。担孢子无色,透明,单胞,倒卵形,或短棍棒形,大小 8-12 × 3-4 微米,萌发时中间形成分隔。病菌以菌丝在植株的病叶上越冬,但不能在落叶越冬。病菌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南京地区 3 月下旬开始发病,全年以 4-6 月, 9-10 月间发生较重。潜育期和孢子形成期较长,在适温条件下,潜育期 10-23 天,孢子形成期约 2 个月。有多次再侵染。温暖( 22-27 ℃)、高湿、多雾、少日照、通风不良及植株生长稠嫩的易于发病。防治方法:在引种山茶苗时,应注意检查,不要把此病带入。种植不宜过密,注意通风透光,使其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在病害发生期,可喷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1 ∶ 0.5 ∶ 160 波尔多液。
4 灰霉病病菌先从花瓣的尖端侵入。发病后,病部呈水渍状,褪色。最后,花瓣变褐腐烂,花朵脱落。病原为灰葡萄孢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病部的灰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传染途径以菌核或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防治方法: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摘除病花,集中销毁或深埋于土中;发病初期,喷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50% 扑海因 1500 倍液。
5 山楂花腐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及幼果,造成受害部位腐烂。叶片发病,最初发生褐色点状或短线条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变成红褐色或棕褐色,病叶枯萎。防治方法:秋季彻底清扫果园,清除病僵果,集中烧毁,深埋,减少侵染源;早春翻地。将地面病僵果深翻至 15 厘米以下;对地面进行喷药处理。 4 月底以前,对整个果园的地面,重点在树冠下地面撒石灰粉;药剂树上防治: 50% 展叶和全部展叶时喷药两次防叶腐。药剂有 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盛花期再喷一次,可防花腐及果腐。
6 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发病,病部布白粉,呈绒毯状,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梢受害,除出现白粉外,生长瘦弱。节间缩短,叶片细长,卷缩扭曲,严重时干枯死亡。防治方法:清扫果园,清扫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发芽前喷 5 度石硫合剂,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多,喷 5 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 1-2 次 0.3 度石硫合剂或 25% 粉锈宁 1000-1500 倍液。
7 桃小食心虫在 6 月中旬,树盘喷 100-150 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 7 月初和 8 月上中旬,树上喷 1500 倍对硫磷乳油,消灭食心虫幼虫。
8 山楂红蜘蛛早春时把树上老皮、翘皮刮掉后进行焚毁、杀灭越冬的成虫;喷洒菊酯类 2000 倍液、 20% 三氯杀螨乳油 800 倍液、 73% 克螨特乳油 2000 倍液以及杀卵作用较好的 50% 尼索郎乳油 2000 倍液,根据发生量及防治效果确定具体喷药时机和次数。
9 红蜡蚧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国外日本、印度、美国等有分布。多聚集于枝梢上吸取汁液、叶片上亦有寄生。树体受害后,抽梢量减少,枯枝增多。雌虫椭圆形,背面有较厚的蜡壳覆盖。蜡壳呈暗红色,长约 4 毫米,高约 2.5 毫米,顶部凹陷,形似脐状。有 4 条白色蜡带,从腹面卷向背面。体极鼓起。虫体紫红色,触角 6 节,第三节最长。雄成虫体长 1 毫米,翅展 2.4 毫米。若虫孵化后,离母体移至新稍定居后,即吸取汁液,并由泌蜡器官在虫体背面和胸部两侧分泌蜡质,背面呈马蹄形,侧面呈斑点状,均粉白色。以后虫体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长大,分泌物也逐渐增厚,雄虫在前蛹期停止分泌蜡质物。雄虫化蛹时,分泌一层较薄的白色蜡茧,化蛹其中。
为了保证茶叶的质量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害虫的防治,主要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使用综合治理的原则来控制病虫害给茶叶带来的问题。
1 农业防治
农作物的害虫防治是农作物种植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农业防治能有效的防治各种农作物病虫害,茶园中茶树害虫和益虫都栖息在里面,要保护好茶园的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发挥出茶园自身的调控能力,不仅要保护好茶园环境,也要多注意茶园周围环境保护,发挥出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提高茶叶的品质。
1.1 选苗
选苗要根据龙泉市当地的土壤、气候来进行选择抗性比较强的优质品种,或者是本地特有的茶叶品种,在种植前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病虫害进入茶园。在种植期间使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合理的种植密度、定植物方式进行栽培。把单行条植发行株,苗株根系进行移植并适当的让茶叶根系得到舒展后掩埋。这样的栽培方式能让茶叶植株发育良好、健壮、抗旱、抗病虫害能力都能有效增强,提高茶叶质量。
1.2 施肥环节
施肥在抑制病虫害中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进行施肥,施肥中主要与有机肥为主,其他的微量元素可以辅助使用比如氮、磷、钾,这样能有效的避免氮肥过量防止吸汁性害虫的诞生。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条件的基本就是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提高茶叶对虫害的抵抗能力。
1.3 茶园管理
要加强对茶园的管理,随之保证茶园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茶园干旱时要及时灌溉。提前做好防旱防冻的工作,让茶树能够健康的成长。茶树在生长过程中要控制好短须蜻虫的密度,保证茶树的成长速度一致,最大限度的避免虫害的发生。茶园要有时间段的进行排渍,防止绵蚁生长和藻斑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4 茶树的修剪
要加强对茶园的修剪,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发现病虫害的茶叶要及时修剪,并清理剪下的病枯枝叶,用里面来控制茶树的修剪深度。尤其是在冬季茶树的睡眠期,此时也是病虫活跃时期,所以,在当天清理茶园时,对修剪下来的枝叶要进行烧毁处理,防止在耕地和施肥过程中茶蚜茶毛虫、茶黑毒蛾等对茶树进行的破坏。
1.5 改善土壤
改善土壤墒情,这样能促进根系的生长,也能对病虫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破坏土壤中病虫的活动场所,也能使用机械方式杀除存在土壤中的茶尺蠖等虫卵。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最为理想的治理手段,因为生物防治对茶叶和对消费者都没有任何危害,而且无污染,对害虫不会产生药物抗性,能有效的长期控制危害,也是治理茶园最节约资本和最有效的方法。使用以虫治虫的方法对茶园中进行除害,可以选择松毛虫、赤眼蜂等进行保护,因为赤眼蜂的昆虫激素等代谢物能有效的治理茶树中卷叶蛾的发生。可以使用油桐尺蟆来控制害虫,油桐尺蟆核型属于多角体病毒,数量庞大每平方千米就有多角体两千五百多亿,在幼虫高峰期时加水150毫升,进行大面积喷雾,这样幼虫的发病率能控制在三年以上。使用茶毛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茶毛虫的核体属于多角型病毒,每一千平方米可以使用七百五十亿左右的多角病毒体。特别是在东春两季交换时2-3龄高峰期时要直接对茶树进行喷雾,这样当代幼虫的死亡率能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1]。使用范围性引诱剂来消灭成虫。在生产实践环节利用有益生物的代谢物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虫害。
3 化学防治
在茶园中使用化学防治害虫是比较重要的方法,是茶叶品质的关键所在,现在都提倡使用无公害产品,使用化学防治进行防治病虫害要达到国家卫生的标准。对茶树进行除虫害时,要针对茶叶存在的病中进行对症下药,禁止使用含剧毒、高残留的农药,要避免延误防治的最佳时期。对茶园进行管理时,要对病虫害进行深刻了解,掌握诊断和防治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用药标准符合国家标准。研就用药技术时,要安全使用农药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在使用农药种类时,要统计用药的时间周期和农药的浓度,不能擅自依靠经验来完成配药。在配药之前,要根据茶园实际情况观察每亩头茶小绿叶蝉百叶虫的数量要对症下药。
4 物理防治
4.1 灯光诱杀
在茶园中使用灯光照明,使用目前市面上比较实用频振式杀虫灯来进行灯光诱杀,大面积使用就能看到效果明显并且简单有效。这种方式主要对茶毛虫、茶尺蠖 茶卷叶蛾等害虫,都有良好的扑杀效果。在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灭虫期间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1~2次。
4.2 机型或人工放病虫害
茶丽纹象甲的成虫具有假死性的特征,在6月中使用适当的力度摇晃茶树就能发现假死的成虫[2]。人工摘除比较严重的病叶,将茶毛虫卵块卷叶里面的蛾虫苞蓑蛾护囊击碎 再把枝干上的茶叶刺蛾的茧 用竹刀刮除被害枝干上的蜡蚧类害虫苔藓类病害等。
结束语
自古以来茶叶的病虫害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对茶叶的栽培,以前人们都是使用人工物理措施来防治病虫,一直到19世纪人们研发了合成农药,农药对防治病虫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对消灭了害虫天敌,而且还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有着潜在威胁[3]。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在农作物种植中式最为关键的环节,保护好茶园的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发挥出茶园自身的调控能力,不仅要保护好茶园环境,也要多注意茶园周围环境保护,发挥出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树主要芽叶病害有茶饼病、茶白星病等。前两种病害以高山茶区发生较重;后一种病害在浙江、湖南等省常见。成叶老叶的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轮斑病、茶炭疽病和茶煤病等,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主要茎病有红锈藻病、茶枝梢黑点病、茶茎溃疡病。红锈藻病在南方茶区及江南茶区发生较普遍。老茶园中常见茎病有地衣、苔藓、膏药病。茶胴枯病、茶枝木腐病等在局部地区茶园发生。 茶树根病主要是根腐病类和茶苗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类在南方茶区以茶红根腐病和茶褐腐病为主;在华东和北方茶区以紫纹病和茶苗白绢病为主。茶苗根结线虫病则在全国各茶区都有发生且较严重。 茶树主要虫害种类有:
1.叶蝉类,包括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
2.螨类有茶橙瘿螨,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茶跗线螨在西南茶区以及江南茶区的局部地区发生严重;茶短须螨在江南茶区局部茶园发生。
3.黑刺粉虱在江南茶区及华南茶区局部发生较重。
4.蚧类有角蜡蚧和茶牡蛎蚧,在西南茶区普遍发生;长白蚧和椰圆蚧,在江南茶区发生。
5.蓟马类(茶黄蓟马)是华南、西南茶区主要害虫之一。
6.毒蛾类有茶毛虫,在各老茶区都有发生;茶黑毒蛾,在浙江等省发生严重。
7.尺蠖类有油桐尺蠖,在华南、西南、江南等茶区均有发生;茶尺蠖在江南茶区发生,云尺蠖在西南茶区危害严重。
8.卷叶蛾类,包括茶小卷叶蛾和茶卷宗叶蛾。前者以江南茶区发生较重;后者在南方茶区发生较重。
9.象甲类,以茶丽纹象甲为主。
10.其它还有刺蛾类、蛾类、蚜虫、蛀干害虫(茶梢蛾等)、地下害虫(蛴螬、大蟋蟀、白蚁等)。 26日1月茶树常见病虫害2011年
大。
普洱茶树的病虫害以蚜虫、蓟马和茶小绿叶蝉为主,近几年这几种病虫害的发生较为猖獗。
例如蚜虫,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如果蚜虫防治不当,它们就会趁机跑到叶片背面进行大量繁殖,等到发觉时蚜虫已经爆发了起来,大量蚜虫会群集在叶片背面进行吸食汁液从而引起茶叶出现僵化、卷曲甚至黄化衰弱的现象,这严重影响到茶树的正常生长和茶叶的品质,严重发生时部分蚜虫会携带病毒病的毒源然后传染给茶树发生病毒病,其次它们的排泄物也会诱发煤污病从而进一步加重对茶树的危害。
脐橙树春季病虫主要是防红、黄蜘蛛
莴苣属菊科蔬菜,春秋两季栽培,在宝山区有一定种植面积。莴苣喜冷凉,稍耐霜冻,忌高温;对水分、氮肥、土壤的要求较高,整个生长期内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多种病害和虫害会发生,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目前正值春季莴苣采收期,望各乡镇植保员注意田间病虫情况,指导好防治。 一、 莴苣病害 主要有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灰霉病,以防为主,在满足莴苣生长的适宜温度(白天不超过24度,夜间不低于10度)下尽量加大通风,在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及时通风散湿可防止病害发生,一旦发病,根据病情及时用药,以防病情蔓延。 1、 霜霉病:抑快净2000~2500倍液喷雾,安克2500倍液喷雾。 2、 菌核病:速克灵1000倍液喷雾,农利灵1000倍液喷雾。 3、 病毒病:病毒A500倍液喷雾,菌克毒克1000倍液喷雾。 4、 灰霉病:施佳乐800倍液喷雾,腐霉利600~800倍液喷雾。 二、 莴苣虫害 主要有莴苣指管蚜、蓟马、小地老虎等。 (一)、指管蚜的防治 1、 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 2、 物理防治:在田间设置黄板诱蚜;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避蚜;也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 3、 药剂防治: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8000倍喷雾。 (二)、蓟马的防治 药剂防治:菜喜1000倍液喷雾;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8000倍喷雾。 (三)、小地老虎的防治 药剂防治: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或灌根防治。施药时宜选择傍晚进行,有利提高防治效果。
6月至7月桃树早熟品种成熟期:在桃树早熟品种的成熟期是梨小食心虫第二代成虫期,孵化的幼虫开始危害果实,是喷药防治的重点。此外,褐腐病、穿孔病、疮痂病、红蜘蛛、桃蛀螟、潜叶蛾、蚜虫、蚧壳虫也对桃树造成危害。防治方法可以用70%甲托1200倍加20%阿维菌素8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1.1核桃白粉病 危害叶片幼芽和新梢,造成早期落叶,甚至苗木死亡,7~8月发病,发病初期叶片退绿或造成黄斑,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幼芽萌发而不能展叶,在叶片的正面或反面出现圆片状白粉层,后期在白粉中产生褐色或黑色粒点。
防治方法 ⑴连续清除病叶,病枝并烧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和抗病力。⑵7月份发病初期用波美0.2~0.3度石硫合剂喷施。
1.2核桃褐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嫩梢,可造成落叶枯梢。叶片感病后,先出现近圆形和中间呈灰色的小褐斑,病斑上略呈同心轮纹排列的小黑点。病斑增多后呈枯花斑,果实表面病斑小而凹陷。嫩苗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一年多次侵染,5~6月发病,7~8月为盛期。
防治方法 ⑴清除病叶和结合修剪除病梢,深埋或烧抻。⑵开花前后和6月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1.3核桃黑斑病 该病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别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定果实,4~8月好病。果实受害初期表面出现褐色油浸状微隆起小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下陷,变黑,外缘有小浸状晕圈。
防治方法 ⑴培育和栽培抗病品种,⑵保持树体健壮生长,增强病力,及时清除病果、病叶等病源物。⑶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5~6月喷洒1:2:200售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雌花开花前、开花后和幼果期各喷1次。
2.主要虫害
2.1核桃举胶蛾 其幼虫危害核桃果实和种仁,受害果变黑皱缩,引起早期落果。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1~3厘米深土中或杂草、石块、枯叶中结茧越冬,6~7月化蛹,产卵于两果相接处或萼洼梗洼叶柄上,初孵幼虫在果面爬行1~3时后蛀入果实危害,8月为脱果盛期。
矮抗吨产王小麦病虫防治措施 如下:
1.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可以使用适当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是粉锈宁来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2.小麦锈病。小麦锈病是由于担子菌亚门真菌感染而引起的诸多病害的总称。麦锈病严重时。可以用粉锈宁拌种,或是使用25%的三唑酮乳油防治锈病。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小麦的幼苗时期,若是小麦的播种时间较早则较有可能染上根腐病若是在成熟期沾染根腐病还有可能转为黑胚病和穗腐病,严重影响小麦苗的成活率和种子质量。
“吸浆虫,身体小,它的危害真可恼,藏在地下睡大觉,要想灭它真难找。四月下旬升地表,幼虫化蛹准备咬,此期用药时正好,丁硫磷防效高。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