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检疫: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害性病、虫、杂草等人为传入或传出,或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主要措施包括: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2.农业技术防治法:
通过改进植物的栽培措施,有目的的让植物健壮生长,天敌的形成,不利于病虫的生存,从而控制病虫的发生,达到避免、减轻或直接消灭病虫的目的。它包括选育抗病虫的作物品种,改进栽培方法,实行合理轮作,深耕和改良土壤,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
3.生物防治法:
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生物间的寄生关系或抗生作用来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法,可减少农药残毒对农产品、空气和水的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因此,这种防治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
4.物理和机械防治法:
利用一些器械或物理因素(光、电、风、热、放谢能等)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如利用诱杀灯消灭害虫。其主要措施包括:捕杀法、诱杀法、阻隔法、高温处理、微波及辐谢处理等。
5.化学防治法:
利用各种化学药剂来消灭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动物的方法。特别是有机农药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以来,已成为林木保护的重要手段。这种防治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防治效果好,生产率高,而且受地区和季节的影响较少,故应用较广。
病原分两大类:
一是非生物病原,即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缺乏或过剩、水分供应失调、温度过高或过低、日照不足或过强、缺氧、空气污染、土壤过酸或过碱及农药喷洒不当引起的药害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互相传染,没有侵染过程,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另一类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即生物病原,所引起的病害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亦称病原物,有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五大类。其中属于菌类的病原物称为病原菌。病原物一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称为寄主。
植物病害的分类
一、 按病原分:有非传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又可分为真菌病害、病毒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
二 、按受害部位分:根病、茎病、叶病、花病及果病。
三、按寄主植物分:农作物病害、树木病害、果树病害、蔬菜病害、花卉病害等。果树病害可再细分为苹果病害、梨病害、柑桔病害等。
四 、按传播方式:气传病害、土传病害、昆虫传病害等。
五、 按发生期分:苗期病害、生长期病害、贮藏期病害。
本人总结 除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外 主要分为:
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和病毒性病害
希望对你有帮助 呵呵 有什么问题可以一起讨论 我是植保专业的 呵呵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