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毛莨科 (Ranunculaceae)芍药属落叶灌木。原产中国的传统名花。又名木芍药、洛阳花、鹿韭等。花大而多变,色彩艳丽,富丽堂皇,被誉为“花中之王”。
形态和种类 牡丹具深根性e68a84e8a2ad肉质根。株高0.5~2米。枝多而粗壮。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2~5裂,背面具白粉。花单生枝顶,花瓣5~10,雄蕊多数。原种花红紫色,栽培品种则多种颜色,并形成多种花型。春末开花。蓇葖果。种子球形,黑色,有光泽。
牡丹品种繁多,迄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可按花色分为白、黄、粉、红、紫、黑(暗紫色)、雪青(莲青)、绿色等品种;按花期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中国古时还按花型分为多叶与千叶两类。近代中国的分类系统依据雄蕊、雌蕊的瓣化将牡丹分为 3类12型:①单瓣类。花瓣1~3轮。此类有1型即单瓣型(图1)。②重瓣类。花瓣多轮,由花瓣自然增生或雄蕊瓣化而成。可分为千层组和楼子组 2组。千层组花瓣由自然增生为主,形成半重瓣和重瓣花,有荷花型(图2)、菊花型和蔷薇型3型。楼子组花瓣多轮,主要由雄蕊瓣化而成,全花高起,呈楼台状,有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和绣球型(图3)4型。③重台类(或称台阁类)。由2朵以上单花上下重叠而成,外观似一朵单花。又分为2组4型,即千层重台组的菊花重台型和蔷薇重台型,以及楼子重台组的皇冠重台型和绣球重台型。
此外, 尚有分为3类9型的和按花瓣多少分为4类的。欧美和苏联学者常将牡丹与芍药的花型混合进行分类。
分布和习性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陕西、山西、四川、河南等山区。性喜阳光充足、干燥温凉、夏无高温,冬不甚寒之地。要求排水良好、中性至微碱性(pH7.0~7.5)的深厚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粘质壤土。种胚一般需经 2~3个月1~10℃的低温阶段方可发芽。幼苗生长缓慢,约经 4~5年栽培始可开花。6~15年生牡丹长势最为健壮。在中国洛阳,春季气温回升稳定在3~6℃以上时,花芽开始萌动并显蕾;6℃以上时枝叶生长,4~5月开花,花谢后下部腋芽即开始分化花芽,至秋完成。梢端不易木质化,冬季干冷地区顶梢易干枯。
你好:牡丹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别名:鹿韭、木芍药、花王、洛阳王、富贵花 科名:芍药科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 形态特征: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m,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二回三出羽状复叶,互生。花单生茎顶,花径10-30cm,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可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可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红、紫、蓝、黑和复色(实际上并无纯正的蓝与黑色);按花期可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