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说的正确了一点就是手绘,特别是钢笔速写。学美术的话一定要强化自己的空间感,客户也许看不懂艺术也就是说素描的话,那最基本的透视的感觉可以看的出来。之后要练习马克笔上色这个比较难。园林的行业很广泛:比如说卖苗木植物就要知道栽培组培等等病虫害知识和植物的习性那些,设计师的话以上手绘CAD PS 3D 都需要 多看多学才是提高自身的办法
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功能原则
园路不仅是二维平面的几何构成,而更多的考虑其功能性,即满足道路承重及安全使用。安全性中很重要的就是使用便捷性,譬如步石之间的距离如果不合理,使用起来就很不舒服。从一些工程就可以清楚的体现出这点,一般说来,成年人的步幅为50cm左右,其园林游步道的设计施工以此为依据设置石板更为合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设计中避免使用光面材料。
(2)艺术性原则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美学感受往往就是其对景观评判的直接标谁,感受营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氛围,是基于所有的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而设计,不然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景观的艺术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同样也在某公园景点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辅设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一幅幅活的画面。
(3)文脉性原则
地域特征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因此,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师要高度重视文脉性原则问题,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特征,设计出更加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如果是想要建造现代的公园景观,可以选择一些中国特色的砖、水泥等建筑材料,以此来达到中国古典的意境美,采用更多中国独有的植物小品作为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充分体现中国景观园林的设计形式。
作为一个建设项目的业主(俗称甲方)会邀请一家或几家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
作为设计方(俗称乙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特别要了解业主对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总体框架方向确定了这个项目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绿地,基本实施内容确定了绿地的服务对象。这两点把握住了,规划总原则就可以正确制定了。 另外,业主会选派熟悉基地情况的人员,陪同总体规划师至基地现场踏勘,收集规划设计前必须掌握的原始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①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气温、光照、季风风向、水文、地质土壤(酸碱性、地下水位).②周围环境,主要道路,车流人流方向.③基地内环境,湖泊、河流、水渠分布状况,各处地形标高、走向等。 总体规划师结合业主提供的基地现状图(又称红线图),对基地进行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底,今后作总体构思时,有利因素充分地合理利用.此外,还要在总体和一些特殊的基地地块内进行摄影,将实地现状的情况带回去,以便加深对基地的感性认识。 2、 初步的总体构思及修改 基地现场收集资料后,就必须立即进行整理,归纳,以防遗忘那些较细小的却有较大影响因素的环节。 在着手进行总体规划构思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或设计招标书)。在设计任务书中详细列出了业主对建设项目的各方面要求:总体定位性质、内容、投资规模、,技术经济相符控制及设计周期等。 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作一个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同时必须考虑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 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轮廓,接下去要将草图结合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修改。逐步明确总图中的入口、广场、道路、湖面、绿地、建筑小品、管理用房等各元素的具体位置。经过这次修改,会使整个规划在功能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美观、舒适(视觉上)。 3、 方案的第二次修改 文本的制作包装 经过了初次修改后的规划构思,还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方案。不但要向老设计师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而且还要虚心向中青年设计师们讨教,往往多请教讨教别人的设计经验,并与之交流、沟通,更能提高整个方案的新意与活力。 由于大多数规划方案,甲方在时间要求上往往比较紧迫,因此设计人员特别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只顾进度,一味求快,最后导致设计内容简单枯燥、无新意 第二,过多地更改设计方案构思,花过多时间、精力去追求图面的精美包装,而忽视对规划方案本身质量的重视。这里所说的方案质量是指:规划原则是否正确,立意是否具有新意,构图是否合理、简洁、美观,是否具可操作性等。 整个方案全都定下来后,图文的包装必不可少。现在,它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设计单位的重视。 最后,将规划方案的说明、投资框(估)算、水电设计的一些主要节点,汇编成文字部分;将规划平面图、功能分区图、绿化种植图、小品设计图,全景透视图、局部景点透视图,汇编成图纸部分。文字部分与图纸部分的结合,就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文本。 4、 业主的信息反馈 业主拿到方案文本后,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给予一个答复。答复中会提出一些调整意见:包括修改、添删项目内容,投资规模的增减,用地范围的变动等。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设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对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 现在各设计单位电脑出图率已相当普及,因此局部的平面调整还是能较顺利按时完成的。而对于一些较大的变动,或者总体规划方向的大调整,则要化费较长一段时间进行方案调整,甚至推倒重做。 对于业主的信息反馈,设计人员如能认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整方案。 一般调整方案的工作量没有前面的工作量大,大致需要一张调整后的规划总图和一些必要的方案调整说明、框(估)算调整说明等,但它的作用却横重要,以后的方案评审会,以及施工图设计等,都是以调整方案为基础进行的。 5、 方案设计评审会 由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组,会集中一天或几天时间,进行一个专家评审(论证)会。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各方面专家外,还有建设方领导,市、区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项目设计负责人和主要设计人员。 作为设计方,项目负责人一定要结合项目的总体设计情况,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将项目概况、总体设计定位、设计原则、设计内容、技术经济指标、总投资估算等诸多方面内容,向领导和专家们作一个全方位汇报。汇报人必须清楚,自己心里了解的项目情况,专家们不一定都了解,因而,在某些环节上,要尽量介绍得透彻一点、直观化一点,并且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在方案评审会上,宜先将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阐述清楚,然后再介绍设计布局和内容。设计内容的介绍,必须紧密结合先前阐述的设计原则,将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作为设计布局和内容的理论基础,而后者又是前者的具象化体现。 方案评审会结束后几天,设计方会收到打印成文的专家组评审意见。设计负责人必须认真阅读,对每条意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答复。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