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和人参为同属植物,其活性物质成分多于人参,因此有“参中之王”的美誉,别称“金不换”和“南国神草”等称呼。其药用价值极大,已经有很多年的栽培历史了。
在《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有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先说什么样的三七为上等品,优质的三七块根:以干、块大量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者灰黑色为最佳品质。
一、三七的生境:●野生三七已经很罕见了,目前,在一些地区有栽培基地。其传统栽培基地在西南部海拔800~2000米高度,大致范围在北纬23°~30°之间,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1000㎜左右,无霜期稳定在280天以上,土壤pH值5.5~7的偏酸性土壤等基础条件下,才能很好的生长。
●从三七传统的种植地理分布区域,就明白这种植物,喜欢潮湿温暖的气候环境,规避严寒和酷暑。温度低,雨水少,空气干燥的环境下,易发育不良,生各种病虫害,无法正常生长。以疏松的腐基质偏酸性土壤最佳,最适宜生长的红壤土或者棕红壤土,这种土壤含的钙和镁,非常有利于三七地下茎的茁壮生长。
二、三七的形态概括: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短,倒圆锥形或者短圆柱形。叶为掌状复叶,一年生三七,通常只有一片复叶;两年生通常2~3片掌状复叶;三年生通常有4片左右复叶。掌状复叶通常生于株茎顶端,也有少数的二级轮生。
●通常情况下,两年生三七,开花结果晚,三年生三七开花,结果成熟比较早。花小为黄绿色,花萼、花瓣和雄蕊皆为5个。花期在7月份左右,果期在9月份左右。果实为肾形或者圆形,或者三桠形。幼果呈绿色,慢慢转色为紫、朱红色,最红呈鲜艳的红色,也有少数呈黄色。
三、种子育苗:●三七种子呈黄白色,卵形或者卵圆形状。其种皮坚硬且厚,为软骨质,长度大致在6㎜左右。采收完成熟的种子,由于其内胚不能当下发育,所以,需要进行种子外壳脱皮。然后,将种子利用沙藏的办法,经过两三个月的休眠期处理,种子内的胚才能发育成熟。通常情况下,种子萌芽温度需要6~18℃,以15℃左右最佳。
●选好合适的育苗圃,做畦宽1.2米、高27㎝左右,排水沟深和宽35㎝Ⅹ35㎝。育苗地每亩用1800㎏腐熟好的有机肥或者土杂肥,均匀混合苗床土壤。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有墒情,然后按照纵横间距6㎝左右开穴,深度3㎝左右,每穴播种2粒处理过的种子,覆盖细致。苗床地如果透光度太强,我们需要用遮阳网来遮挡光照,控制透光率在45%最佳。
四、三七移栽种植:
●选地要求海拔800米以上,最好的树林是杉木或者人工核桃林,林间郁闭度0.6左右最佳,20%左右的坡度最好,排水方便,又便于保水保墒。
●整地前,先清林地。把地面树叶树枝等杂物收拾干净,妥善处理。耕挖地深度25㎝左右,用生石灰消毒,耙地整平。作畦按照水平线,宽1.1米左右,长度超过10米挖横沟,畦沟深宽25㎝Ⅹ35㎝为宜。
●种植选择阴天,或者傍晚光照弱的时候,在畦上以20㎝间距,开挖深10㎝左右的条沟,株距以24㎝为宜。将苗芽头向下倾斜18°,舒展好根系,覆盖4㎝左右的细土,然后浇透水,用消过毒的落叶或者稻草覆盖,可以利用太阳暴晒秸秆树叶消毒,也可以用石灰粉消毒。
五、浇水除草:由于三七对喜欢湿润,所以要保持畦面土壤湿润。浇水以滴灌或者喷雾为宜,不要采用喷淋灌溉,防伏倒。雨水过后,注意减排,防止根茎生病腐烂。对于三七除草,为了避免损害根茎,畦面采用人工拔除。清除掉的杂草或者病株,带出田外妥善处理。
六、病虫害防治。定期喷施壳聚糖类免疫增强剂,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防治红蜘蛛等虫害,可采用2%阿维菌素乳液2000倍液雾喷,间隔两天喷施一次,连续3次。对于常见的三七病害,黑斑病、根腐病和圆斑病等,去当地正规农资站,询购专用药物防治,按照说明说使用即可。
人工栽培三七,主要在于生境佳,水分和遮阳措施恰当。精耕细作,通常第三年冬季,进入12月份以后,三七地上茎叶枯败,就可以采挖。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