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地整地。黄姜是一种块根植物,喜气候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且分布较均匀的环境。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怕积水、忌连作。宜选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耕作层深25厘米左右)、肥沃、上层土质疏松,底土层较坚实且透性较好的砂质壤土田,或丘陵土层肥沃、疏松湿润的平缓地种植。冬季深翻土25厘米左右,让土壤过冬充分风化,消灭土中病虫害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种前再犁耙一次,使土层松碎,地面平整。
2、选种栽种。将黄姜种栽培在已整理好并施有充足基肥的垄畦上。垄畦控制在1.2米—1.5米左右。在种茎栽培入士前,可用手掰成5厘米—10厘米小段,要求每段有2个—3个壮芽,掰好的块茎要推开放在地面上1—2天。待伤口愈合后播种,以免细菌感染伤口。栽种方法多采用穴栽,穴深6--8厘米,行距30--40厘米,穴距27--33厘米,行与行间的穴窝交错排列,下种前在每个穴的肥料上盖上一层薄土,每穴放种2--3个,芽向上,覆土厚2--4厘米,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护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出苗生长。
3、田间管理。种植时若畦面不盖草,齐苗后要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看杂草的生长情况及板结程度进行多次畦面盖草。当草腐烂后,若土壤板结及滋生杂草时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7月份以后,植株基本封行,中耕除草可以停止,中耕时宜浅,防止伤根。黄姜是一种喜肥植物,且生长期不长,需追施充足的速效肥料,才能提高产量,但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否则茎徒长,块根不多,头次追施肥料宜在整齐出苗后(4--5月)结合第一、二次中耕除草重施氮肥,适施磷肥。
4、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防治根腐病。该病多发生在6--7月或12月至次年1月。发病初期侧根呈水渍状,后黑褐腐烂,并向上蔓延导致地上部分,茎叶发黄,最后全株萎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加强田间排水,保持地下无积水;将病株挖起烧毁,病穴撒上生石灰粉消毒;植株在11-12月自然枯萎时及时采挖,防止块根腐烂造成损失;发病期灌浇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