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需要,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等生活需要,切实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园建设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公园是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是供民众公平享受的绿色福利,是公众游览、休憩、娱乐、健身、交友、学习以及举办相关文化教育活动的公共场所,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保护资源、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群众对公园的数量、内涵、品质、功能、开放时间与服务质量等方面需求不断提高;二是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众休闲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园的免费开放,公园游客量急速增长,节假日更是人流剧增,公园的安全、服务、维护等方面压力不断加大;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对公园类型、布局、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城市道路拓宽、地铁修建、房地产开发以及“以园养园”等变相经营对公园的用地范围、公益属性及健康发展都造成威胁。
各地要站在建设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安定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公园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生态、低碳、人文、和谐的理念,始终坚持公园的公益性发展方向,切实抓好公园建设管理工作。
二、强化公园体系规划的编制实施
各地要在编制或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本着“生态、便民、求实、发展”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构建数量达标、分布均衡、功能完备、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一是适应城市防灾避险、历史人文和自然保护以及市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合理规划建设植物园、湿地公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等不同主题的公园,并确保设区城市至少有一个综合性公园。二是与城市道路、交通、排水、照明、管线等基础设施相协调,统筹城市防灾避险及地下空间合理利用等发展需求。严格控制公园周边的开发建设,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场地、预留公交车停靠站点,限制公交车之外的机动车通行,并保障公园内交通微循环与城市绿道绿廊等慢行交通系统有效衔接。三是在保护、改造提升原有公园的基础上,按照市民出行300-500米见公园绿地的要求,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城乡统筹建设、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确保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四是将公园保护发展规划纳入城市绿线和蓝线管理,确保公园用地性质及其完整性。
三、加强公园设计的科学引导
各地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顺应自然、低碳环保的公园设计理念,从设计环节上引导公园建设走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发展道路。一是严把设计方案审查关,防止过度设计。公园设计要严格遵照相关法规标准,严格控制公园内建筑物、构筑物等配套设施设备建设,保证绿地面积不得少于公园陆地总面积的65%;严格控制游乐设施的设置,防止将公园变成游乐场;严格控制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等,杜绝盲目建造雕塑、小品、灯具造景、过度硬化等高价设计和不切实际的“洋”设计。二是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综合功能。新建公园要切实保障其文化娱乐、科普教育、健身交友、调蓄防涝、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并在公园改造、扩建时不断完善。三是突出人文内涵和地域风貌。要有机融合历史、文化、艺术、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突出公园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园一面”。四是生态优先、保护优先。要着力保护自然山体、水体、地形、地貌以及湿地、生物物种等资源和风貌,严禁建造偏离资源保护、雨洪调蓄等宗旨的人工湿地,严禁盲目挖湖堆山、裁弯取直、筑坝截流、硬质驳岸等。五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植物、适生植物为主,合理配植乔灌草(地被),做到物种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
看园林从业者的知识技能与业务素质与涵养
“绿色”原指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代表意义为清新、希望、安全、平静、舒适、生命、和平、宁静、自然、成长、生机、青春等,在经济社会领域形容环保、低碳、高效、和谐。
第一,选择绿色是建立在把自然、人、社会看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的生态学世界观基础上。
第二,生产方式维度,绿色化把发展生态、环保、低碳和物质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作为产业革命及其产业调整的实质与方向。
第三,绿色化积极提倡人类选择低碳、环保和有节制的生活与清廉的政治生态。人类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环境容量有限性的尖锐矛盾及其引发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危机,逼迫我们反对奢侈浪费和炫耀式消费,倡导科学、合理和节俭的生活模式。“倡导绿色生活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与更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需求。
绿色设计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尽可能地尊重自然规律,减少由于人工的破坏,使得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人类的生活质量,会因为人工建设,主要是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可达性,使得贫民、普通百姓也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沐浴温暖的阳光,放眼绿色的自然,清澈的河水。
绿色设计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接触中产生的愉悦:自然界中的各种水体、丰富多彩的植物,一个健康的自然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也大大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提高了人类智力水平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建筑、景观与人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也就是人们的视觉里不仅有景观的美,而且心理上更加有舒适的、可接受的美,人能够走进这个景观,与景观相互融合,景观与人形成了一个整体。这是人与景观的和谐,同时也是绿色设计的结果和追求。
绿色设计,建筑中的庭院过去是由菜地、果园组成的,现在由原来朝向公路,而改为朝向南向,朝向有阳光、绿色、通风和水面,建筑空间还寻求一个植物的遮阴系统。这样的景观环境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健康。
绿色景观设计的作用还在于人们直觉地会对突出的景观元素,产生好感,如形状好看的树、清澈的大面积的水面、快速流动的清澈的小溪、大量的公园用地和开发空间以及令人视觉愉悦的景观道。
绿色设计的景观表现为一个对人的生活非常健康的系统,表现为生活的景观环境有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如生物的多样性、水文学、生境化学、营养化学等,但其中重要的是自然的系统,植物、动物、阳光、水、空气和土壤等。 有一些事例的研究证明了,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常置身于公园、开放空间及城市绿地,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促进精神健康以及增强智力水平等。
大量的室外活动,都是在绿色景观系统里进行的,包括了远足、宿营、观鸟、钓鱼、捕猎、科普学习、生态旅游和观看鲸鱼等,通过这些活动的研究发现,室外运动项目对人类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能力及教育水平影响深远,或者影响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时,经过研究还发现,某些植物或场所如花园、海滩、温泉、大山以及沙漠等一直以来起着缓压和治疗的功效,如一些花儿和漂亮的植物可以使病人和残疾人平静下来,并达到治疗效果。病人通常也喜欢在他们的病房中放置绿色植物,激发信心,受到鼓舞,从而得以痊愈。 可见重视绿色设计的景观对于人类生活的健康意义巨大。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