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棚址选择棚址宜选择在远离村庄,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水源充足,便于管理,坡度在 25 度以下的山坡为佳。要求棚的位置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2 棚的建造塑料大棚的建造以经济实惠、 方便灵活、 就地取材为原则。以毛竹、 塑料薄膜、 遮阳网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一般搭建占地 132 平方米的鸡舍,鸡舍长 22米,宽 6 米,高 2.0~2.5 米,鸡舍内部以毛竹作成支撑架,四周用塑料薄膜、 遮阳网围绕,每批可饲养 2 000羽,也可因地制宜造择鸡舍的大小。3 满足棚内湿度与通风条件采用塑料大棚养鸡,一般湿度相对偏高,地面具有较大潮气,因此地面要铺设细沙,表面铺上谷糠等,并经常更换垫料。中午棚舍内的温度较高,所以中午时间要进行通风换气,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促进棚内通风,另一方面又可维持正常湿度及温度。根据空气**强度与棚内温度,夏季的早、 中、 晚时期卷起塑料薄膜边底并且开通风孔进行换气。冬季通风换气时间为上午 7~8 时与下午 2~3 时,注意换气前的 1 小时将炉火调旺。通风时间控制在 10~20 分钟。幼雏在饲养阶段会产生较少的水汽与有害气体,所以通风换气时间保持 10 分钟即可,根据鸡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换气时间。因本地鸡逐渐成长,加上棚舍内偏高的饲养密度,容易产生升高棚内湿度与氨气,所以这一时期必须不定时地通风换气。4 日常管理雏鸡苗必须挑选行动灵活、 叫声洪亮、 羽毛有光泽、 不挤堆的健康鸡苗。出壳后,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在 24 小时内运到鸡舍,雏鸡进入棚内的育雏室后必须做好保温工作,给予雏鸡充足的光照,每平方米饲养雏鸡 40~50 羽。雏鸡应先饮水后喂料,应喂给雏鸡全价颗粒饲料,并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连用三天,以增强雏鸡体质,提高抗病率。保持棚内室温在32~35℃,以后每星期下降 2℃。25~30 天后逐渐脱温放牧饲养,晚上进塑料大棚饲养。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其实是舍饲结合放牧的饲养方式,主要根据气温高低、 鸡群大小、 天气晴雨因素决定。若本地鸡在 1 月龄,应舍饲为主,辅以放牧,加强保温;待本地鸡 1 月龄后,放牧为主,辅以舍饲。在前期饲养全价饲料,后期放牧后可改为主食玉米等粗饲料。放牧并喂粗饲使本地鸡适应性好、 抗病力高、觅食性强的优势充分发挥,并可减少饲养成本,提高肉品质。在多雨高湿的南方地区,即使是鸡已脱温,也需要加强舍饲,此时通风换气与密度问题是饲养的关键,若处理好这些问题,由呼吸道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均可以有效避免。5 疾病防控塑料大棚饲养本地鸡,虽然疾病发生较少,但也必须以综合防治、 防重于治为原则,按本地鸡的免疫程序,并结合当地疫情发生的情况注射疫苗。另外,应根据山地放养本地鸡的实际情况,在 15~60 日龄时交替使用抗球虫药或中药以防治球虫病。在放养前与放养后的第 15~20 天和以后每隔一个月服用驱虫药,防止本地鸡线虫病的发生。塑料大棚内养鸡湿度高,流通量大,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首先,出售完成鸡后,将大棚内的垫料与粪便彻底清除,进行清洗消毒,之后采用福尔马林、 高锰酸钾给予必要的熏蒸消毒。消毒结束后,应用浓度为 2%~3%的火碱水喷洒于大棚内外。雏鸡在进入鸡舍之前,使用生石灰粉适量撒于地面,然后将已消毒后的干燥材料垫在地面上。定时清洗并且严格消毒水槽与料槽,做好防鼠工作。
农村养鸡虽然成本低,投资少,但管理难度大,只能针对本地土鸡做少量养殖,一般单批在1000只以下为宜。比较适合的品种有:本地三黄鸡,本地麻鸡,本地固始鸡。此外,必需是本地鸡种。如广东三黄鸡在黑龙江养价值和意义就不大,也容易生病。所以土鸡必需要本土化鸡苗。那么在农村养殖鸡该怎么养?一、养殖环境土鸡要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园田野等适合放牧的场地饲养。要求场舍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大的污染源,有丰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且背风向阳、绿树成荫、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规模养殖还要求道路交通和电源有保障,便于饲料和产品运输和加工。鸡舍和运动场的大小设计标准,一般鸡舍按照每只鸡0.1平方米,运动场按每只鸡1平方米计算,运动场周围最好用竹篱和塑料网围起来。二、种类选择土鸡养殖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选择品种,一般肉用鸡种、兼用型鸡种和蛋用鸡种的公雏及农村的草鸡都可作为生态肉鸡品种,可因地制宜选择,通常以兼用型鸡种最好。三、养殖季节土鸡的饲养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按照各地山区的气候特点,一般最好选择3~6月份育雏。因为这一时段气温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鸡的生长发育,有利育雏成活率的提高。四、需要营养在育雏和育成阶段,要按照鸡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保证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的饲料供给和补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饲喂5~6次,同时保证充足清洁饮水。进入放养期并具有较强的自由捕食能力后,人工补料可逐渐减少到每日2~3次,并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五、养殖方式土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雏鸡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雏鸡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雏鸡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土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工作。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鸡新城疫、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鸡健壮成长。六、疾病防治1.病毒病的防治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呼吸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终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高达50%~70%。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支二联四价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后要用七味抗毒饮饮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机体抗病力,平时用恒杰康拌料,减少新城疫的发病率)。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痂,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黏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靡,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疏松下垂,最后极度衰竭脱水而死。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做苗后连续用速效囊病宁饮水,可减少疫苗的应激反应,并可控制法氏囊病的发病率。2.细菌病的防治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部分感染呈临床病症,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病症。治疗措施: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鸡白痢由沙门氏菌惹起,病鸡表现为肉体、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忽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艰难等。防治措施: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小鸡开口的时候用丰强恒力源/头孢噻呋钠+维多利饮水,可净化白痢,减少大肠杆菌的感染率)。3.寄生虫病的防治鸡常见的寄生虫病有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鸡冠惨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毫克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球虫病半个月至2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病症。驱除球虫的药物可选用妥曲珠利溶液饮水,平时用磺胺嘧啶混悬液+大肠杆菌特号饮水,做定期保健预防,并可控制小鸡的肠道感染,减少肠毒综合征的发生。
首先在孵化器中孵出的小鸡,很快就被转移到专业的养殖养殖地,小鸡开始了公众所不知道的生命之旅。即使是漆黑的晚上,养殖场也是灯火通明,很多鸡的上方,有强烈的白炽灯照射,被照射的小鸡所处的地方,光线的亮度如同烈日高照一般。全天24小时,小鸡都会在这样强烈的光照下生活,它们重复着吃了睡,睡醒了吃的生活,这些小鸡一天会进食6到8次。这些刚孵化的小鸡,都要经历这样的生活,经历10至15天的不眠之旅。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