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道长城的问题。
如今我们说东三省,总是习惯性的称其为“关东”或者是“关外”。这个关,说的就是山海关。也就是说,整个东三省都被长城隔绝在外面,自然也就包括辽宁了。
可别小看了这座长城,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地理气候,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先说自然方面的,长城的走形,基本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左右。这一条线是极其重要的,如果降水量低于400mm,基本上就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只能进行畜牧业。因此,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也就是长城以内,是农业区;在长城以外,就只能进行畜牧业了。
而我们知道,狭义上的中华文明,也就是中原汉地文明,是以农业为主的。而长城以内都是农业区,所以长城这条线,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政治上,都起到了一个划分的作用。
这个意义就非常大了,它意味着关外的地区和关内就不是一种文化。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的辽东,和关内的关系一直非常微妙。
且不说周朝以前,就说秦汉时期,辽东都一直和中原政权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而在五胡乱华的过程中,最影响深远的那一支胡人——鲜卑,就出自于辽东。
基本上,除了唐朝以外,清朝前就没有哪个汉人王朝能够控制住如今的辽宁;相反,历朝历代,这里都是对抗胡人的第一线阵地。这种长期的边塞地位,自然也就不可能让辽宁有多少发展了。
即使在清朝,东北也因为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而被长期视作禁脔。直到清末,由于人口压力被迫打开山海关,大量内地人的涌入才让这块长期无人开发的黑土地一跃成为“共和国长子”。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