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策略[1] :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控制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同时兼治大螟、二化螟,为夺取水稻丰收打基础。
2、用药时间:移(机)栽后3—5天用药;直播稻随现青随用药,隔5—7天用第二次药。
3、药剂配方:
①每亩用25%吡异60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②每亩用45%稻·毒10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③每亩用25%吡蚜酮15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三、注意事项1、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加高科氟硅唑咪鲜胺20毫升,并注意速效性与持效性药剂相结合,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要统一时间全面用药防治,并对路、渠、沟边杂草同时用药,确保防效;
3、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先溶解氯溴异氰尿酸于水中,再加入其它杀菌农药。
红薯病毒病会经由农具、蚜虫、风雨等进行传播,造成大面积感染病毒病。连作以及田间管理不当者发病较重,造成红薯大量减产。
防治精要:
一、合理轮作,选种无病抗病品种,种植前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以减少种薯带菌传播,培育健康壮苗。
二、红薯出苗后适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植株,以隔绝病菌侵染,避免脱毒种薯感染病毒。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等传播性害虫,有效减少田间病毒病病菌来源。
三、加大田间巡视力度,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地果壮蒂灵+巴内达碧卡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红薯吸水吸肥能力,促使地下块茎快速膨大发育。确保田间水肥供应充足,促使红薯高产优产。
小麦主要虫害
1.蚜虫 蚜虫在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大部、西北中东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亿亩次。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黄淮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淮北部和华北为5月上中旬,西北麦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防治技术: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2.吸浆虫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河北南部中等发生,河北南皮、河南驿城、西峡等地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发生面积1500万亩。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技术: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3.麦蜘蛛 麦蜘蛛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防治技术: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番茄病毒病,预防为主,首先要防治好蚜虫,飞虱等,控制传染源。可以用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吗啉呱,苦.钙.硫磺复配剂,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植病灵等加硫酸锌加氨基酸叶面肥加吡虫啉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2到3次。
属根部病害,与植株生长势强弱、重茬程度等有密切关系,一般经过幼苗期病菌的接触与潜育到花果期时致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控制方案:
青枯立克150-2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 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灌根,连用3次;每天一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更多土传病防治技术请点击
番茄青枯病防治方案
中草药杀菌剂可以连打不会产生药害,杀菌的同时能营养复壮树体修复维管束恢复传导功能,快速恢复健壮。
菠菜病毒病发生较普遍。病株心叶先出现明脉,以后出现花叶、皱缩、畸形,严重的萎缩不展,呈球形,有的出现坏死斑。老叶枯黄,有的脱落。病株矮小,丛生,无食用价值。
发病规律:病毒在菠菜及菠菜田杂草上越冬。借蚜虫传毒。春、秋季干旱少雨,管理粗放,杂草多或秋菠菜早播,春菠菜晚播者均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灭蚜防病。
田间挂银灰色塑膜条避蚜,或在播种、定植前后喷药防治蚜虫。
②农业防治。
施足有机底肥,注意施用磷、钾肥。适时播种,及时灌水。铲除杂草,拔除病株。
③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加20%病毒A 600倍液喷雾,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防治番茄条斑病毒病条斑病毒病与晚疫病症状较相似容易混淆,有的种植户按照晚疫病治疗,但没有效果。
两种病均在茎、叶柄上生黑色条斑,但如果仔细看,条斑病毒病的黑斑仅在植株表皮,并且以上部发生为主,而晚疫病的黑斑呈湿腐烂状,病部缢缩,深入组织内部。
另外看叶片,晚疫病发生后叶片将从边缘生不规则褐斑,叶背有白色霉层,而条斑病毒病叶片没有从边缘出现叶斑的情况。
条斑病毒病叶片是上部,而晚疫病叶从植株下部向上发展。条斑病毒病传染源是种子和田间的茄科植物,田间株间摩擦,整枝打杈时也可传播,高温干旱下易发生,土壤板结,植株生长不良受害重。
发病后上部叶片变小,沿叶脉生黑条斑和黑块斑。叶柄和茎生条斑,略有点凹陷。
果实得病僵住不长,表面生褐色油浸状斑块,果面不平,诊断时应全株观察。
目前发病重的原因是6月以来的高温干旱气候,由于种子没有消毒,植株本身带有病毒,遇到适宜条件,病情显露和蔓延。
防治方法:10克尿素+12克安泰生+宁南霉素500倍液+1000倍液云大120+15公斤水,4天喷一遍,连喷3次,下午5点后进行。
危害朝天椒的病害有碎倒病、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等,应及早防治,且要坚持栽植朝天椒的时间越早产量越高,力争在“芒种”之前移栽完,最晚不要晚于6
辣椒病毒病,用吗啉胍只是提高对病毒的抗性,无法根治。
预防有三个措施:
1、如果发现有病毒的植株,把表现明显的拔除。用防止病毒病类的药叶面喷施,灌根也可以,太浪费药。
2、同时结合防治蚜虫和烟青虫的杀虫剂,防止他们口器 传播。
3、选正规种苗和无病种植地块。
苦瓜在夏季是比较常见的蔬菜之一,苦瓜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苦瓜与黄瓜相比,苦瓜栽培更简单一些,在管理方面也没有黄瓜复杂。但是苦瓜也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特别是各种病毒病比较难以防治,因此做好苦瓜病毒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苦瓜病毒病早发病的植株叶片变小,皱缩,节间缩短,全株明显矮化,不结瓜或结瓜少。中后期迟发病的叶片皱缩,叶色浓淡不均呈花叶斑驳状,幼嫩梢蔓畸形,生长受阻,瓜小或尾尖,畸形扭曲。
苦瓜病毒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的植株上留种,播种前进行苦瓜种子消毒;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高温干时应经常浇水,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为害与传毒;喷施增产菌、多效好或新高脂膜等生长促进剂,或喷施磷酸二氢钾、黑皂或洗衣皂混合液1:1:250倍液,5-7天1次,连喷4-5次。
2.药剂防治:防治苦瓜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能根治的好药剂,只能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展。一是要治好虫,防止病毒借蚜虫和温室白粉虱进行传播,可选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000-80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0000-15000倍液、5%啶虫咪乳油2500-3000倍液,在加入新高脂膜500倍液,重点喷叶背和生长点部位。二是要喷洒病毒钝化剂,如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可增强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及耐病性。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200-300倍液再加入新高脂膜500倍液喷施1-2次,会有一定效果。
以上就是苦瓜病毒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种的苦瓜都能健康成长,结出来的瓜都清苦爽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