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或抽疯,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该病自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生,发病时,叶皮皱缩,凹凸不平,尤其是心叶呈拘挛状,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纹,有时叶片向一边歪转。植株短化严重时不能包心,中后期发病虽能包心,但在叶球内部的坏死点会腐烂,即便不腐烂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大白菜出现这些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可以在种子表皮、杂草上越冬,然后由蚜虫传播。在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时,蚜虫大量繁殖传毒,发病就严重。尤其幼苗六叶期前是病毒病的感病期,发病越早受害越重。所以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是苗期和生长前期,在这两个时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10%咇虫啉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等药剂,每5-7天喷雾一次,连续用两次,压低虫口基数。农业防治也不可忽略,一是种子消毒,二是及时清除杂草,创造一个有利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能减轻发病。
番茄病毒病,预防为主,首先要防治好蚜虫,飞虱等,控制传染源。可以用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吗啉呱,苦.钙.硫磺复配剂,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植病灵等加硫酸锌加氨基酸叶面肥加吡虫啉喷雾。间隔5天连续喷施2到3次。
属根部病害,与植株生长势强弱、重茬程度等有密切关系,一般经过幼苗期病菌的接触与潜育到花果期时致害,主要症状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控制方案:
青枯立克150-2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 ml+有机硅兑水30斤进行喷雾+灌根,连用3次;每天一次,病情控制后,转为预防。更多土传病防治技术请点击
番茄青枯病防治方案
中草药杀菌剂可以连打不会产生药害,杀菌的同时能营养复壮树体修复维管束恢复传导功能,快速恢复健壮。
豆角病毒病不可以靠治疗来解决问题的,必须以预报为主。
别外很多蔬菜上的病毒病都是由蚜虫传播的,必须通过蚜虫的防治来预防病毒病的发生。
防治蚜虫方法: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任选一种兑水喷施。
另外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作用宁南霉素、吡虫啉、叶面肥兑水叶面喷雾,间隔5-7天,连续喷2-3次。
如何病毒病已经严重发生,那就没办法治了。
1、防治策略[1] :采取“切断毒源,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控制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同时兼治大螟、二化螟,为夺取水稻丰收打基础。
2、用药时间:移(机)栽后3—5天用药;直播稻随现青随用药,隔5—7天用第二次药。
3、药剂配方:
①每亩用25%吡异60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②每亩用45%稻·毒10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
③每亩用25%吡蚜酮15克+30%噻唑灵60毫升+2%氨基寡糖素30ml或50%氯溴异氰尿酸60克兑水20—30公斤均匀喷雾。三、注意事项1、为提高防治效果,可加高科氟硅唑咪鲜胺20毫升,并注意速效性与持效性药剂相结合,不同药剂交替使用;
2、要统一时间全面用药防治,并对路、渠、沟边杂草同时用药,确保防效;
3、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先溶解氯溴异氰尿酸于水中,再加入其它杀菌农药。
红薯病毒病会经由农具、蚜虫、风雨等进行传播,造成大面积感染病毒病。连作以及田间管理不当者发病较重,造成红薯大量减产。
防治精要:
一、合理轮作,选种无病抗病品种,种植前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以减少种薯带菌传播,培育健康壮苗。
二、红薯出苗后适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护植株,以隔绝病菌侵染,避免脱毒种薯感染病毒。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等传播性害虫,有效减少田间病毒病病菌来源。
三、加大田间巡视力度,发现染病植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销毁。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地果壮蒂灵+巴内达碧卡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红薯吸水吸肥能力,促使地下块茎快速膨大发育。确保田间水肥供应充足,促使红薯高产优产。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土传病害,病株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大多不矮化。返青期出现症状,在小麦4-6片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严重的植株矮化,呈不规则分布,在往年的发病位置发病面积逐年向外扩展。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是对该病的最好防治方法。
2)用氨基寡糖素,或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或苦参.硫磺,或盐酸吗啉呱+锌肥+海藻肥+胺鲜酯(加入效果更好,不加亦可)7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或抽疯,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该病自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生,发病时,叶皮皱缩,凹凸不平,尤其是心叶呈拘挛状,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纹,有时叶片向一边歪转。植株短化严重时不能包心,中后期发病虽能包心,但在叶球内部的坏死点会腐烂,即便不腐烂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大白菜出现这些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可以在种子表皮、杂草上越冬,然后由蚜虫传播。在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时,蚜虫大量繁殖传毒,发病就严重。尤其幼苗六叶期前是病毒病的感病期,发病越早受害越重。所以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是苗期和生长前期,在这两个时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10%咇虫啉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等药剂,每5-7天喷雾一次,连续用两次,压低虫口基数。农业防治也不可忽略,一是种子消毒,二是及时清除杂草,创造一个有利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能减轻发病。
大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或抽疯,是大白菜三大病害中发生最早的一种。该病自苗期至包心期均能发生,发病时,叶皮皱缩,凹凸不平,尤其是心叶呈拘挛状,并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点或条纹,有时叶片向一边歪转。植株短化严重时不能包心,中后期发病虽能包心,但在叶球内部的坏死点会腐烂,即便不腐烂也失去了商品价值。
大白菜出现这些症状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可以在种子表皮、杂草上越冬,然后由蚜虫传播。在大白菜播种后遇高温、干旱等不利天气条件时,蚜虫大量繁殖传毒,发病就严重。尤其幼苗六叶期前是病毒病的感病期,发病越早受害越重。所以防治大白菜病毒病的关键时期是苗期和生长前期,在这两个时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可选用10%咇虫啉1500倍液或阿维菌素等药剂,每5-7天喷雾一次,连续用两次,压低虫口基数。农业防治也不可忽略,一是种子消毒,二是及时清除杂草,创造一个有利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能减轻发病。
小麦主要虫害
1.蚜虫 蚜虫在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大部、西北中东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2亿亩次。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黄淮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黄淮北部和华北为5月上中旬,西北麦区为5月下旬至6月中旬。 防治技术:当苗期蚜量达到百株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穗期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释放蚜茧蜂、瓢虫等进行生物控制。
2.吸浆虫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河北南部中等发生,河北南皮、河南驿城、西峡等地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发生面积1500万亩。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防治技术:重点抓好小麦穗期成虫防治。一般发生区当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尽早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喷雾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再施1次药,以确保防治效果。
3.麦蜘蛛 麦蜘蛛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防治技术:在返青拔节期,当平均33厘米行长螨量达200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通过深耕、除草、增施肥料、灌水等农业措施进行控制。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