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能种菜用的药,能防牡丹病虫害,因为他也是灭虫药的一种,对很多虫子都是很有消灭的效果的,牡丹病虫害厉害的时候就可以喷上一点药来杀灭虫子
1 病虫害防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药物。2 选择药物需要考虑病虫害的类型、严重程度、生长阶段等因素,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3 除了化学药物,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例如利用天敌、灭菌、降温等方式防治病虫害。总之,选择合适的防治药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同时也需要注意环保和安全问题。
主要的防治茶花病虫害的药有氰菊酯、丁苯磺酰氯、溴氰菊酯以及多种有机铜杀菌剂,它们可以有效控制茶花病虫害,但是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农药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叶斑病
叶斑病主要侵染山捻子的叶片和叶柄,常常会导致叶片上出现褐色斑块,从而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可采用20%氟硅唑咪鲜胺30ml+68%甲霜灵锰锌25ml兑水15公斤对叶片进行喷洒防治。一般需要防治3次,间隔期为7-10天。
护花神花卉病虫清,主要在用的杀虫药液体状,大部分家庭绿植会遇到红蜘蛛蚜虫壳虫都有效,而且我感觉喷了之后也没什么小飞虫,如果已经看到,从此就稀释后用喷壶在叶子上这方面,日常防护的话和肥料错开时间灌根就行,希望大家的植物们都能健康生长
使用硫酸亚铁。
铁元素能够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吸收,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叶片油绿。如果缺少的话就会出现黄化病。
使用硫酸亚铁比例千万不要太浓,按照1:1000以及以上的比例。因为它是一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含量不要太多。使用的时候每隔一两个月给盆栽浇一次就可以。如果使用太多,浓度太大会容易烧根,叶片一两天之内全部黑掉落掉,很难抢救。
是农药。
这个病虫净是养殖蚯蚓用的,或者说,这也是一种农药。
蚯蚓疾病主要有生态性疾病、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寄生性疾病。
1.生态性疾病
此病是由于养殖床低层老化,甚至腐败,长期不透气,使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缺氧而厌氧性腐败菌、硫化菌等发生作用,使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毒气不断溢出,造成蚯蚓逃离养殖床或背孔溢出黄色液体,迅速瘫痪,成团死亡(农药中毒的有挣扎状急死现象,不会成堆结团而死亡的)。
(1)毒气中毒症:
防治方法:注意养殖场通风,驱散毒气,及时更换老化的养料,殖床基料、清除蚓粪,投放增氧剂,立即向蚓池喷洒清水等。
(2)食盐中毒症:
饲料中配人含盐量超过1.2%,会引起中毒反应。如直接取用腌菜厂或酱油厂废水、废料会使饵料含盐过高,幼蚓更易产生中毒反应。误食后,蚯蚓先剧烈挣扎,很快麻痹僵硬,体表无渗透液溢出也无肿胀现象,色泽逐渐趋白,且湿润。这类蚯蚓可以及时处理加工成商品蚓出售。
防治方法:立即清除基料或饲料,大量用清水冲洗。将中毒的蚯蚓全部浸入清水中,更换清水l一2次,待水中蚯蚓再无挣扎状时,放水取出蚯蚓,放人新鲜基料中保养。
(3)酸中毒症:
这是由于基料或饲料中含有较高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饲料酸化,造成蚯蚓体液酸碱度的失衡从而导致表皮粘液代谢紊乱,引起蚯蚓胃酸,使其食道中的石灰腺所分泌出的钙失去对酸的固有中和能力,并日趋恶化直至造成胃酸过多症。表现为拒食,离巢逃逸。约半月左右,蚓体明显瘦小,无光泽,萎缩,全部停止产卵。严重者出现全身痉挛状,环节红肿,明显缩短,粘液增多而稠,转圈爬行,体节变细、断裂,最后全身泛白而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并通风透气。用苏打水液或熟石灰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蚯蚓。
(4)碱中毒症:
主要是误施碱性水,如高剂量药物消毒水、生石灰消毒水、漂白粉消毒水以及加入未发酵的碱性基料,长期湿度大,池底长期不清除,加之通风不良,使氨氮积聚过量,pH值增高等。表现为蚓体麻痹发呆,无挣扎,钻在土表,全身水肿膨胀,最后体液由背孔涌出,僵化而死。同时引起蚓卵水解而溃裂。
防治方法: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通风透气。将食用醋或过磷酸钙细粉以清水稀释、喷人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蚓。
(5)蛋白中毒症:
这主要是喂食过量,使蛋白质严重沉积而腐败。表现为拒食,蚓体颤栗,有剧烈痉挛状,且迅速消瘦,出现一端肿胀或一端萎缩或局部僵硬枯焦而死亡。
防治方法:彻底清除基料,并进行消毒灭菌。疏通风道,清洗换气筒。增加纤维基料。对重症蚯蚓加强生物活性体的饲喂。
(6)萎缩症: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饲料成分含量单一,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温度常高于28℃,造成其代谢抑制。蚓池较小、较薄,导致遮光性不强,使蚯蚓长期受光,使体内外生化作用紊乱。表现为蚓体细短,色泽深暗,且反应迟缓,并有拒食现象。防治方法: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以及投喂的饲料多样化。将病蚓分散到正常蚓群中混养,使之恢复正常。
2.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败血病:由败血性细菌沙雷铁氏菌属灵菌通过蚓体表皮伤口侵入血液,并引起大量繁殖而损伤内脏,导致死亡。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受伤蚓接触死蚓后即会被传染。表现为蚓呆滞瘫软,食欲不振。继而吐液下痢,伴有浮肿,很快发生水解,产生腐臭味。防治方法:首先清除病蚓,以200倍“病虫净”水溶液进行全池喷洒消毒。每周一次;2—3次即可灭菌。其次,以1000单位氯霉素拌人50公斤饲料投喂,连喂3天。
(2)细菌性肠胃病:此病由球菌如链状球菌在蚓体消化道内填殖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细菌病。一般在高温多湿气候下发生。表现为初期严重拒食,继而钻出基料表面瘫软状,并频繁下痢吐液,3天左右死亡。防治方法:将病蚓群置人400倍的“病虫净”水溶液中,在容器内斜放一木板,让其浸液消毒后爬上木板,凡无力爬上者为染病蚓,应予废除。爬上者即取出投入新基料中养殖。也可以采用“细菌性败血病”一样的防治方法。
3.真菌性疾病
(1)绿僵菌孢病:此病由绿僵菌引起。该菌适应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发病,随着春季气温升高,绿僵菌的孢子弹射能力及萌发能力降低,致病率也随之减轻。患病蚯蚓可痊愈。但秋季正好相反,蚯蚓一旦感染,绿僵菌孢子便会在蚓血液中萌发,生出菌丝,置蚯蚓于死地。因此,本病主要是由于基料灭菌不严所引起的,也就是基料是主要的感染源。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蚓体表面泛白时,蚯蚓已停食,几天后便瘫软而死。尸体白而出现干枯萎缩环节,口及肛门处有白色菌丝伸出,布满尸体表面。
防治方法:首先清除病蚓,更换养殖池和基料。其次,用100倍“病虫净”水溶液喷洒蚓池壁,全面灭菌。特别在春秋时节更要消毒灭菌。一般隔lo天以400倍“病虫净”水溶液喷洒池一次,剂量为每平方米500一l000毫升。每周以KX电子消毒器杀菌一次,每次开机30分钟,并用塑料罩盖住蚓池杀菌。
(2)白僵病:此病由白僵菌感染所致。但该菌对群体蚓威胁不大。只是当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毒素时才可致蚯蚓于死地。表现为病蚓暴露于表面,体节呈点状坏死,继而蚓体断裂,很快僵硬,逐渐被白色气生菌丝包裹。发病时间为5—6天。防治方法:同绿僵病的防治。
4.寄生性疾病 蚯蚓的寄生性疾病有两大类型。其一,蚓体寄生虫病,是直接寄生于蚓体,也就是靠蚓体养分生存的寄生虫;其二,养殖池或基料的寄生虫病,即是虫体只寄生于池内基料中而伤害蚓体或破坏养殖生态条件而间接影响蚯蚓正常生活的寄生虫病。该病叫管理性疾病,管理得当完全可以避免。
(1)毛细线虫病:毛细线虫体形细如线,表皮薄而透明,头部尖细,尾端较钝圆形。此虫为卵生,卵形如橄榄。此虫原是水族寄生虫,但由于蚓的基料有水草或投喂生鱼内脏而将毛细线虫卵带人蚓池而使之受感染。该虫进入蚓体后便寄生于肠壁和腹腔,大量消耗蚓体营养物质,并引起炎症,导致蚓体瘦小和死亡。表现为病蚓一直挣扎状翻滚,体节变黑变细,并断为数截而死亡。
蚍虫林
养殖花卉植物的花友们都知道,养护不当,难免会出现病虫害,那么喷什么药预防月季得病,如果预防蓟马蚜虫之类的害虫,则可以提前喷晒蚍虫林,能有效预防后期月季生长蓟马蚜虫。
用矮壮素。矮壮素是一种优良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小麦、水稻、棉花、烟草、玉米、花卉及西红柿等作物,抑制作物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分裂,能使植株变矮,杆茎变粗,叶色变绿,可使作物耐旱耐涝,防止作物徒长倒伏,抗盐碱,又能防止棉花落铃,可使马铃薯块茎增大。
月季白蚧病,虫体橘黄色,外被暗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蜡质壳,紧贴于枝干上。进行防治时可以使用蚧必治750-1000倍液喷施,在温度较高的下午进行,连喷两次,间隔期为5-7天,严重者可以杀扑磷、噻虫嗪、有机硅高渗透剂三者结合使用杀死虫卵,比例是1:1500倍,每种药剂取1克,合计取3克,然后加入1500克的水就可以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