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上在满足各植物生态习性的条件下多采取乔、灌、花、草相结合,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的形式,以几种高大乔木(落叶、常绿)为基调树种,用花灌木以及其他地被进行点缀,达到生态效益、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种植参考模式的设计原则:
(1)根据在园林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植,科学地创造复层结构,以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并兼顾各种功能要求(消防、日照、卫生等)。
(2)种植模式设计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举,充分发挥植物复层结构的生态效益,景观审美功能,并切实考虑绿地造价及养护管理便捷。
(3)以适地适树及群落植物合理共生为原则,选择适当树种设计为绿地结构中的第二、第三层植物群体,以保证绿地植物正常生长及环境效益的发挥。
(4)适当考虑不同城市绿地性质的个性因素和不同树种的个性特征,以便在不同类型绿地中发挥其在杀菌、滞尘、保健等方面的个体作用。在片林种植模式设计中适当选用经济植物,以适应郊区片林管理的经济需要,有利于片林建设成果的保存和巩固。
(5)利用绿地中不同地段的小气候条件,结合研究结果,试种部分新优植物材料及边缘树种,力求丰富城市绿地绿化植物材料种类。
(6)种植模式设计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绿化空间的同时,注意研究绿化种植与市政设施、交通人流疏导之间的关系,.绿地分布科学合理,并留有足够人为活动空间。
五层绿化是指分层造景手法,通过不同植物呈现出不同的线条、色彩、光影、体量、质感,营造多种多样的园林景观。
不同层次的植物,其视觉层次、叶色质感、树形冠幅、四季色彩等元素不断出现与重复组合,表现一定的韵律与节奏,可在人们的思想感情上唤起愉快感。
植物的外形设计、质感强弱、线条聚散、高低大小、转换重叠、更替抑扬,在有规律的间隔中反复回旋,交替组合,自然形成景观的韵律与节奏,使原先极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的垂直线形界面有所突破与变化,成为园林景观在环境设计系列的重要一环。
“五重绿化”立体多层次的园林植被体系,将植物变成建筑的外立面,让园区满眼都是绿。
通过五重植被的丰富配置、亲密共生,打造景观的生物多样性,生态宜人性,营造富有强烈生命气息的生活场景,不仅从视觉,甚至从植物的香气、鸟类昆虫的鸣叫等等,全方位感官体验四季变换的完美景致。
是由五重绿植复合而成的立体坡地园景。
一般是草坪、花卉、花灌木、乔灌木与乔木组合成的五重园林景观。五重绿化景观就是说有大型和中型的灌木,也有矮的乔木以及更矮的四季时令花卉、大树、小型乔木还有花草。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