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
秋色叶植物:1、枫香:落叶乔木,树冠广圆形,树形挺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或金黄,美丽壮观,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枫香最宜在低山、丘陵区营造风景林,亦可作庭荫树,或在草坪孤植、对植或丛植,若与常绿树搭配,秋季红绿相衬,格外美丽。
2、乌桕: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圆球形,其叶形秀丽,早春鲜红,入秋深红或鲜红。冬天白色的乌桕果实缀满枝头,经久不凋,园林中,乌桕可作庭荫树或行道树,亦可植于水边、池畔、草坪等,数株散植于林间坡地也别有一番情趣。
3、火炬树:落叶小乔木,雌花序和果实鲜红似“火炬”,即使在冬季落叶后仍可见满树火红,颇为奇特。秋季红叶红艳或橙黄,较黄栌、枫香等更易变色,是著名的秋色叶树种。可以点缀山林秋色或片植绿树丛中,亦是水土保持、固沙及荒山造林先锋树种。
4、鸡爪槭:落叶乔木,树冠伞形或园球形,树姿婆娑优美,叶形美丽,入秋叶色变红,枫叶彤彤,色色如花,为珍贵的观叶树种。宜植于草坪、土丘、溪边、池畔或点缀墙隅、亭廊、山石间,若以常绿树或白粉墙作背景,则更添几分姿色,制作盆景或盆栽于室内亦很别致。
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园林风格的时候,一般是在私家园林的范畴内去论述的。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园林风格鼎峙的局面出现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后期(即清中叶和清末时期)。其次,来看一下影响因素。这三大风格最终形成影响因素主要有造园技艺、造园思想以及地理环境。前两者是私家园林兴盛的原因,后者是三大风格分化形成原因。这个时候造园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对比较高的水平,叠石筑山、庭园理水、花木栽培等技术较为成熟;造园思想随着市井文化的兴起兴盛,由宋明时期的“隐于园”逐渐过渡到“娱于园”,园林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开展活动的娱乐场所。地理因素方面,接下来在各地区的园林特点分析中具体谈到。最后,这三大园林风格的具体表征主要体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下面从建筑、植物、筑山、理水以及总体规划布局五个方面来谈一下三者的特征。
江南园林: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较小,布局精巧,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三大风格之首。建筑: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主,兼驻皖南、北方的风格;
植物:落叶树为主,配合常绿树,辅以藤、竹、花草等点缀;
叠石:主要太湖石和黄石,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
理水: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规划布局:园林空间多样而曲折富有变化。
北方园林:以官僚、贵戚、文人园林为主流,特殊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北方园林之不同于江南的地方风格特色。建筑:稳重、敦实,具有刚健之美;
植物:以常绿和春、秋、夏更迭不断的灌木构成植物造景;
叠石:假山的规模小,主要为北太湖石和青石;
理水:水资源匮乏,采用“旱园”的做法;
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格调凝重、严谨,整体性强。
岭南园林: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具有江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建筑:建筑外观更加通透开敞、轻快活泼;
植物:品种繁多,一年四季花团锦簇;
叠石:“塑石”技法,山体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别具一格;
理水:手法多样,不拘一格,少数水池受西方园林影响呈方正几何形;
规划布局:园林规模比较小,多数是宅院,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物比重大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