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00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主要群居在山洞中,通过采摘野生果实、狩猎捕鱼等来获取食物。
到了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5000年,虽然渔猎仍占据重要的地位,但人类已经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人类将采集到的种子散落在住所附近,发现了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繁殖的生长规律,慢慢学会人工栽培农作物。作物种类南北略有差异,通过仰韶文化遗址发现北方最早种植粟(小米)、黍(黄米)等农作物,而河姆渡文化证实南方则主要种植水稻,这是由于北方水少,耐干旱植物最早被北方人掌握种植技术。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谷物证实古河姆渡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
各文化遗址出土有大量陶瓷,其中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最为成熟,器物花纹精美,纹饰多以彩绘为主,有杯、钵、碗、盆、罐、瓮、瓶、鼎、器盖和器座等各种形状。
除了石器、木器、骨器,陶瓷等常规生活用品,各遗址还出土了许多石头、象牙、骨骼制作的艺术品。
此外,人类还学会了驯养牲畜,牲畜多以猪和狗为主,河姆渡遗址随处可见这两种动物的骨骼。
为方便从事农业或畜牧业生产劳动,人类沿河流依血缘关系聚集成氏族部落,通过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仰韶文化考古发现房屋基本用木制材料构成,分为半地下氏和全地上式两种,面积一般在几十平左右,多为圆形或方形,可满足一家庭成员所住,具备防潮遮光御敌功能,一个村落约有三五百人左右。
中国现存有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文化等30余处新石器文化遗址,均可以证明人类此时期人类已经掌握了农业技术,并且人类学会了盖房子、打造并利用时期、储存粮谷等等。
新石器时代后期,人口快速增长,居址遍布中国大陆。各地区的氏族部落创造出各具有特色的文化,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多姿多彩。犁耕技术开始出现,农作物的品种产量大有增加。手工业分工及其技术均有发展,人们已掌卧冶铜技术。随之,社会结构明显变化,贫富分化加剧,宗教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出现了规模很大的祭坛。还出现了掌握宗教权力和军事权力的首领,掠夺战争频繁,各地纷纷筑造城堡。这一时期,有些氏族部落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