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种地的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然后他们放心的进城打工。
一、加大对农民种地惠民政策的倾斜力度。现在农民种粮有补贴,良种有补贴,购买农机具有补贴等等,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农民种地的惠民政策会越来越多。
二、国家鼓励大户承包田土地,为种粮大户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大户积极创办家庭农场,这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极大的提高了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他们把土地承包过来,集中管理,科学化种植,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
三、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力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有的地方还是传统的种植模式,农作物产量不高,销量不还,价格不高,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不多等,以上这些都是对种地不利的因素。
近年来,农业部门加大与农业院校的联合力度,让院校先进的技术到广袤的大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其次,加大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种地大户的先进经验,做到帮教结合,以点带面,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当前在农村搞果蔬种植和农产品二次加工,可以行吗?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当前农村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因其生产资料等成本高,而农(副)产品市场饱和量充裕,基本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故其市场价格低迷,利润小微,甚至有亏本的风险。但在农村搞果蔬种植和农产品二次加工,必须持审慎态度。村民小江的意见是不可行。对其原因作以下剖柝。
一:农产品的初加工(一次加工)与二次加工的区别,及生产工序投入成本的比较。
农产品的初加工其工序简单,投入成本相对较低。且在初加工的基础上能显著地提高其销量及利润(尽管其利润还不算高),其次农产品初加工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不高。(如果蔬的清洗包装;谷物粒籽的去壳粉碎;好次品的拣分等)。
而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其工序一般较繁琐或复杂,其加工投入的设备及辅助性工序成本较相对较高。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如谷物粒籽去壳粉碎后的烘干、焙烤、熟化、去菌、精包装;果蔬清洗后的取汁、配料、净化、除菌、灌装、等)
二:农产品二次加工的资质认定及走向市场的前提。
农产品二次加工除了设备及工序的投入成本较高外,其在面向市场前人员的健康、食品的卫生、加工环境的检测达标、加工后的产品参数检测、等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相关检测鉴定,其全部达到指定标准值后方为合格,方才有走向市场的基本。当然每一次或每一批量都会跟踪监测或抽检。这其中所担风险及成本也可见一般。(当然,自己内部的检测是不具备市场认可资质的)。
总结。综上所述,村民小江不建议农民朋友搞农产品二次加工。或对此持审慎态度。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