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找准特色定位,针对当地的农业资源,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种植业或者畜牧业,不能拍拍脑袋一哄而上,当地政府也应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帮助农民找准定位。二是管理者要找“内行”。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请人帮工,都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事,一个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城里人是不可能搞好农场的。三是要熟悉市场运作,事先就要搭建好销售渠道,避免“菜贱伤农”。四是要舍得投入基础设施,事先要有谋划,对于水利、电力、沟渠等设施要有规划,最好做一份计划书。五是要充分利用好农业政策。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称,要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要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把实体店与电商有机结合,使实体经济与互联网产生叠加效应,有利于促消费、扩内需,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对此国家给予农村电商下列支持:
1、扩大电商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鼓励社会资本、供销社等各类主体建设涉农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民俗产品、乡村旅游等市场,在促进工业品下乡的同时为农产品进城拓展更大空间。优先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推动扶贫开发。
2、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完善交通、信息、产地集配、冷链等相关设施,鼓励农村商贸企业建设配送中心,发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
3、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营造良好网络消费环境,严打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大力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鼓励通过网络创业就业。
4、加大农村电商政策扶持
对符合条件的给予担保贷款及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网上支付、供应链贷款等产品,简化小额短期贷款手续,加大对电商创业的信贷支持。让亿万农民通过“触网”走上“双创”新舞台。
对于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该如何破冰?
1、推进“互联网+快递”,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商深度合作,服务农业订单生产、工业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发展便民利商新业态;
2、支持开展代收货款等业务;
3、完善农村、西部地区快递服务网,构建覆盖国内外的快件寄递体系;
4、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设施建设等。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提出了以下几项指导意见: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路长制’和示范县实施力度,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有条件的地区向自然村延伸。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设施,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网点。”
——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