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行,有条件需满足,有成功案例;
2. 对农业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拿出具体方案,方案中应有庄园建设具体内容;
3. 庄园建设宜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目标进行建设,农庄建设规模、内容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农村发展政策;
4. 成功案例,多以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为主,例如:农业素菜庄园,农业生态庄园,农产品加工业庄园,等类项目相对较支持,并可得到国家部分鼓励资金,在网络查关键词可见相关内容。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田园综合体”是指综合化发展产业和跨越化利用农村资产,是当前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
庄园经济是本世纪中期首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曾经成功地改变了美国、荷兰、澳洲等国的农业经济状况.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人们投资意识的增强,国内已逐渐形成了一股"大农业"的投资热潮,全国先后涌现出了北京郊区文化庄园、广州岭南国际文化农业度假庄园、海南现代农场、云南热带果园、成都金阳庄园和武汉生态农业园等具有庄园经济特点的大型农业开发经营实体,另外,各个地方出现的中、小型农业庄园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仅武汉市洪山区现已建成的农业庄园就有40多个,目前这股浪潮正在席卷大江南北. 庄园创造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开辟了农业现代化的新途径,而且有力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潜能.农业庄园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农业,可以定义为:它是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多功能为方向,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观赏等环节联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使农业庄园产出多样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生产与市场紧密联接,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体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为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竞争,提供了一种较为现实的模式. 庄园经济也称为农庄经济,它既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庄园经济的出现与繁荣成为了新型经济模式的代表,它让资金、管理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农村,从而为“资本下乡”开辟了绿色通道,它的兴起无疑是对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
庄园经济 我国自春秋战国私有土地制发生后,农民难堪生活重负而被迫出卖田地,富者承买兼并,所谓大地主,即由此而生。到了汉代,贫富阶级,悬殊尤甚。《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载董仲舒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系学者周知之事。及至东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后汉书》卷四十九《仲长统传》载《昌言·理乱》)由此可见,汉代地主经济已表现出以农为本,兼事商贸之农商结合特征。无疑,两汉三国,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之地主封建社会,工商贸经济有限,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自不待言。吴之世族庄园经济,故承汉之地主经济特征,但相比之下,显然更为繁荣。这是因为:一、汉末战乱,北方农村经济破产,流民突增,购买力大减,造成工商贸业重创或崩溃。二、大量流民,逃往江南,以避战祸。加之商业资本南下,投向土地。南下劳动力与资本的增加,伴随着吴之世族庄园地主不断“封固山泽”,拓垦土地,从而大力促进了其世族庄园经济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