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化:从庄园向租地农场转变。
作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兴起;是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关键。
拓展:英国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英国农业的现代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目前农业劳动力只占全部劳动力的2.1%,这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最低的。然而进入80年代中期后,英国农业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产品过剩的困扰,进一步发展举步维艰。
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它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后盾,它对外实行炮舰政策,占领了比本土大150倍的殖民地,并把殖民地作为英国的原料和廉价农产品的供应地,2/3以上的粮食和1/3以上的畜产品依赖进口。因此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政府把自己视为世界工厂,只重视工业生产而忽视本国农业的发展,从而使英国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海上交通受阻,国内食物供应严重紧缺,这一教训使英国意识到振兴本国农业的重要性,刺激了英国发展农业的热情,所以英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其真正起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产业化经营――英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 []
--------------------------------------------------------------------------------
(一)英国农业概况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西洋中的大不列颠群岛组成,国土面积24.4 万平方公里,是四川面积的一半,总人口为6000 万人。其82 %的人口为城市人口,城市化程度居发达国家的前列。农业人口约105 万,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为51 万,占经济活动总人口的1.8 % ,这个比例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耕地面积为60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6.41 % ,人均耕地面积为0.1 公顷。永久性牧场1105万公顷,适宜于发展畜牧业。2002年农业增加值为 71.2亿英镑,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 %。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占大头,约占总产值的2/3,种植业约占1/5,园艺业约占1/10。
(二)英国农业特征
1、高度集约化,农业单产水平高
英国的农业生产不同于美国,人均耕地少,属于人多地少的类型,因此,英国较为重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经过多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农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和马铃薯等) 单产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近年来,英国谷物平均单产达到了6.5――7.0 吨/ 公顷,马铃薯40 吨/ 公顷,在欧美发达国家中居领先水平。一头奶牛日产奶量可达40公升。
2、高度机械化,农业生产率高
进入90 年代,英国已拥有农用拖拉机50 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7 万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1 台拖拉机、或0.5 台联合收割机。目前,英国种植蔬菜的农场和养猪养鸡的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英国的农业机械配套,农业机具齐全,从耕作到收获、进仓,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机械。中耕机、播种机、割草机、捆草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国目前使用的拖拉机,多数是大马力和液压传动,并装有电子监测和空调设备(我们参观了一个农场femncare,3000多亩耕地,6个工人,1个经理,1个技术人员,1个秘书,3个拖拉机司机,3台拖拉机,每台300多万元人民币)。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效的提高了英国的农业生产率,目前,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可提供谷物38.4吨,肉类6428公斤,牛奶29364公斤,鸡蛋1224公斤。
3、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业占整个农业产值的2/3,是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有永久牧场2.5万个,牧场面积接近全国总面积的一半(约1105万公顷),大片耕地用来种植饲草、饲用甜菜和饲用芜菁等。畜牧业以饲养牛、猪和家禽为主。在畜牧业结构中,牛、鲜奶、奶制品的产值占牲畜和畜产品全部产值的一半以上,牛奶年产量达140亿升,每年3月要举办牛奶节。畜牧业现正向着高度集约化和牧工商一体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大型的畜禽加工厂不断涌现。比如英国奶牛场主公司是全国三家最大的牛奶加工企业之一,也是一个奶业合作组织,架起了牛奶供应商与品种研究机构的桥梁,从源头确保原料质量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