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一)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设甲、乙两个级别。
(二)本标准所称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是指:风景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风景区的设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园林绿地、景园景点、城市景观环境;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园林种植设计;与上述风景园林工程配套的景观照明设计,给排水及相关构筑物的设计。
两个可以同时做到?设计好了比较理想的设计后在来考虑可以种什么植物,通常没这时间,看给我们的时间有多少,如果鱼和熊掌不能间得,个人喜欢植物吧!?选择是和这一地方生长的植物,加上好的管理,这样植长好看了,人们看了心里也舒服啊!设计就是植物以艺术的相结合,给人以美好的感觉,相时也形成了这个地方的一到风景线…
植物方面:园林植物应用研究,园林植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繁殖设计方面: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我本科是学植物的,基础还可以,对设计有不少的自学,也很喜欢。欲考研到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按理在研究生阶段应该有侧重的方向才行了。我不知道哪个方向更好:植物生理与栽培应该是注重基础研究,我问这个方向的老师,从他语气里,似乎是说园林植物这块好像很难做出东西来呢,(在一所农林院校,大家都盯着三大作物看,园林植物不特别受重视……)还很辛苦,虽然我以前做实验也这么以为,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是否实用?感觉上,设计方面要比植物方面实用,更有实用价值。另外一方向的老师说,植物是基础,设计侧重应用,你考虑一下吧。给点建议吧,
如果你是植物科班出身,从导师角度而言,植物的老师会比较倾向你。设计的老师现在多数都在外面开工作室,接项目了,希望有美术功底,或者擅长写设计说明的学生直接上手帮自己干活,一般很少会选择学植物的学生。
从你自身角度而言,读研应该为了择业吧。植物方面择业面相对狭窄,苗圃、植物园、园林管理机构……当然也有国家检验检疫局这种肥差(竞争激烈)。设计方面工作比较好找,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哪怕在自己导师的工作室呆着也过得去(我的现状……)。
关键不是什么基础不基础,应用不应用的问题。而是你选择的学校里,植物、设计这两个方西,哪个更受重视,哪个更被师兄师姐们追捧,哪位导师更牛比——这个直接关系到你是否容易毕业。
当然也要考虑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反正两个方面都各有前景、各有市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起来不枯燥,乐在其中……希望能对你有点用。
景观园林设计主要是基于自然地理环境下,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布置园林来创造自然的环境和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理念,这就是景观园林设计的目标
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山”虽然有真山,但多为假山。包括土山、石山及土石山,能够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的假山,主要是指石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个突出标志。为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山景要有峰、谷、洞、石等形态组合,园林设计可选择不同造型、色泽、纹理的块石,创造小尺度自然的峰、峦、岭、洞、谷、悬崖、峭壁等景观。在堆积章法和构图上,要体现天然山岳的构成规律及风貌,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因此,成功的假山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写,是在小地段内展现出的咫尺山林和千岩万壑。
叠石是我国古代园林造景的基本要素。叠石一般用三种岩石,它们是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太湖石玲珑剔透,黄石浑厚粗犷,宣石质地如雪故称雪石。著名的太湖石叠石有苏州的留园三峰,黄石叠石有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洞,宣石叠石有扬州个园的冬石雪狮。
我国有“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之说。扬州个园的假山分为三大区域,分别用太湖石、黄石和宣石叠成,一园三色假山,手法不同、风格各异,总体设计却一气呵成,立意之精巧,气势之深雄,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堆山叠石的高超技艺,因此有“扬州个园以山胜”之美誉。
(二)理水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是对自然界中河湖、溪涧、泉瀑、渊潭的艺术概括。理水是按水体运动的规律,经人为抽象概括,再现自然的水景。水是园林中的血液,为万物生长之本。水体给人以明净清澈的感受,起到调节精神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土壤和空气湿度,使花木茂盛;还可与园林其他要素协调对比,产生湖光山色、波光倒影,使景色更丰富生动。
水景组织要顺其自然,静态与动态序列布局,取决于地形,并经艺术处理,大片洼地成湖泊,窄细之谷为溪涧,狭长水体为河流,泉瀑积聚为渊潭。水面形状要自然,水贵在曲,即使小水面,也要曲折有致、有聚有分、有急有缓、有瀑有流,并用山石点缀岸矶港汉,制造水口以显示水有源头。水面处理要分聚得当,水面小要聚,增加辽阔感;水面大要分,使水景丰富;稍大水面,则筑堤岛或架设各种桥梁。水体要流通灵活,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则全园生动。水景要同其他要素配合,相互衬映。古代理水之法有掩、隔、破,以建筑和植被将曲折池岸加以掩,架桥、垒堤、浮廊、置石分割水面加以隔,水面很小时用怪石、林木、野藤加以破。
(三)建筑
我国古代园林建筑集观、行、居、游等功能于一体,建筑系列主要有厅堂、馆轩、亭台、楼、阁、榭舫、廊桥、房斋等,在园林建筑中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创造了建筑融于自然和表现自然的和谐。
建筑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与观赏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价值,因此园林建筑规划设计和创新思想独具风格:一是园林建筑“点景”的布置,往往是入画的重点,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构图的中心,也是园林的主要景观,多布置在临水的观赏区;二是园林建筑“观景”的布置也是入画的主题,其位置、大小、朝向、高低、虚实、开敞,决定观赏者是否取得最佳观赏效果,如轩多建于高敞处,便于观赏者观赏四周的景色;三是园林建筑“观赏路线”的穿插布置也很重要,具有导景、观景及连接建筑的组织作用,如廊和桥是连接两个景点或景区的景观线,也是观赏的重要景点,并起到分割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
建筑虽然是景点上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愈多愈好、愈高大愈好,而是以少胜多、以小胜大。园林建筑在空间布局上,宜散不宜聚、宜隐不宜显,不追求严整、对称、均匀,而要依山就势、因山就水、高低错落、自由随宜。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上,与宫殿和寺庙不同,除庭院外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布局曲折自然、灵活多变。园林中的厅、堂、馆、亭、台、楼、阁、殿、轩、榭、坊、斋、桥、廊、假山、水池、园门、园墙、园路等,在构景时均应精心设计,并和自然环境相适应,使建筑融于山水园林之中。
(四)植物
植被以树木为其主调,不讲究成行排列,也不以多取胜,往往三株五株,或丛集,或孤立,或片状,或带形。物种选择要有地方特色,既有独特个性,又适应区域的生态条件。强调花木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乔木、灌木、草丛、攀缘、水生、花卉等,并注重物种和群落的自然配合,提倡物种的多变和不对称的均衡。生物自然生长有明暗、疏密、枝叶、花形、果形、色香、高低等生态变化,应构建出乔灌木草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总之,设计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宜地方气候,取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通过改造提炼,使人们身在其境,联想到大自然风华繁茂的生态环境。
园林花木功能配置:花木可单独构成景色画面,如单株海棠、玉兰、荷花等,进一步点明主题,如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竹象征人品清逸高尚;花木可围合空间,院落与院落、区内与区外,可用密集树丛划分,或用树丛遮掩屏蔽;花木是对比的参照物,如突出景物的高耸挺拔;不同品种的花木,可组织环境各异的道路;花木是陪衬各种园林要素的普遍素材,如陪衬山水、建筑等,使景物构图生动、层次丰富;花木选择的要求是造型美、颜色美、气味美,同时也易引来昆虫和飞禽;花木不仅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园林主人所追求的意境。
园林花木特色配置:花木主要具有主景、衬景、地方特色和季节性特点。主景多以乔木孤植为主,若选灌木为主景,多以丛植和群植;花木作陪衬景,则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园林花木应以地方特色为主,土生土长的花木成活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园林不是植物园,园以景胜,景以园异;花木配置要四季常新,种植要考虑时令变化,使园林景观四季不同。
(五)匾额、楹联、刻石
匾额俗称“匾”,指悬置于门楣、厅堂等之上的题字牌。园林中的匾额主要用于题刻园名、景名、颂人、写事等,多悬挂在厅堂、楼阁、馆轩、亭斋等处。楹联是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多置于厅堂、馆轩等楹柱上。其作用不仅能帮助人们赏景,而且其本身也是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匾额和楹联是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园林独到的造园要素,它渗透着语言的思想性和文学性,蕴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艺术追求,精辟地概括了园林景致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刻石包括摩崖石刻、岩画、石碑、经幢等。我国古代园林刻石多为园林历史的记载,景物景致的题咏、名人轶事的源流、诗赋画图的表达等,是一部园林史和美学史书,也是一部引导观赏者赏景的导游书稿,同时还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