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直辖杨凌示范区(简称杨凌区),由杨陵区,李台街道,大寨街道,杨陵街道,五泉镇,揉谷镇,一共6个地方组成。
之所以会有异议就是日常生活中杨凌与杨陵,读音相同,本来不明显的区别就变的复杂了。
杨凌属于咸阳市。杨凌(国家级高新区名)一般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西安市西部85公里处,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59′—108°08′,北纬34°14′—34°20′之间,东与武功县大庄镇以漆水河为界,南与周至县哑柏镇隔渭河相望,西与扶风县绛帐镇接壤,北依湋河与武功县武功镇、扶风县杏林镇相邻,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1300亩。景区建有工厂化育苗馆、梦幻花卉馆、无土栽培馆、现代农业创意馆、西部特色馆、超级菜园、南方果树馆(2个)等八个现代农业技术展馆和花卉林木种子资源圃、水生植物展示区(人工湖)、创新中心等现代农业展示区。
西安杨凌区名义上隶属于咸阳市管辖,但其正式行政管辖权限交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行使。
杨凌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东距省会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市86公里。
截至2019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辖咸阳市杨陵区。杨陵区人民政府辖三街道(杨陵街道、李台街道、大寨街道)两镇(五泉镇、揉谷镇),55个行政村,23个社区。管委会驻新桥北路。
扩展资料
“杨凌”之前身为“杨陵”。“杨陵”始名盖隋文帝杨坚之寝陵故。隋文帝杨坚死后,葬于斯地三畤原上,谥名为泰陵。因其姓杨,人们便俗称其陵为杨陵。隋文帝杨坚死于公元604年(仁寿四年)。从公元604年至公元1729年(清雍正七年)一千多年间,民间也许把此地俗称杨陵。
解放后,扶风、武功两县也先后治理杨陵,杨陵称为杨陵镇。80年代以前,杨陵为武功县的一个“公社”,当时杨陵的火车站上还写着“武功”,80年代以后,杨陵改为咸阳市杨陵区。1997年,国度级杨凌农业高新技巧产业示范区在此成立,杨陵改名杨凌,至今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杨凌,是指杨凌示范区,是独立区划,不属于咸阳市。杨凌示范区管委会为陕西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杨凌示范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下辖县级单位杨陵区(咸阳市杨陵区)。杨陵区人民政府辖三办(杨陵街道办事处、李台街道办事处、大寨街道办事处)两镇(五泉镇、揉谷镇),54个行政村,22个社区。杨陵区,是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辖唯一县级行政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因隋文帝杨坚陵寝在此而得名。全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总人口253871人,是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战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