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不准买卖,这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族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口滋殖,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
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均田令规定的受田数量,指的是应受田,也就是受田的最高限额。
实施均田令时,民户除原有私地和已占有的小块无主土地按田令规定进行登记,算作已受额外,不满应受额部分,是否可以补充,补充多少,则因时因地而异。总的说来,农民所拥有的土地绝大多数是达不到应受额的。在长期战乱,存在大量无主土地、荒田的地区,农民所受土地较多,如北魏及唐初的山东地区。但各个地区之间不平衡,北魏到唐的均田令都有宽乡、狭乡之分。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以粮食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近来涨势迅猛。从现货价到期货价,都是“涨声一片”。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除了天灾因素,就近期而言,流动性过剩因素所占比重更大。
要遏制农产品价格上涨,必须采取治本措施。首先,要一改目前央行不仅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利率并且还调控新增信贷规模的政策举措,货币政策调控主要采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其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形成双向波动态势,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只要是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的均值保持基本稳定,但底部在不断抬高,就不必理会美国与欧洲的施压。再次,加强对热钱的有效控制和打击。继续推动贸易便利化,有序推进资本项目管理改革,继续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合理引导,保持对国际热钱流动的高压打击态势,防止其战略做空我国市场,维护我国涉外经济金融安全。
此外,当然还要统筹抓好当前粮食以及“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促进粮食、蔬菜流通快速发展,确保农产品市场的有效供应。同时严格整顿农产品市场秩序,打击那些对农产品囤积居奇、倒买倒卖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监管,禁止非法期货交易,坚决取缔存在市场主办者入市操纵价格、挪用保证金等行为的大宗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
政府已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调控任务的转变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紧缩政策通常可以同时实现“两个防止”,而“一保一控”则意味着政策制定经常面临“两难冲突”。显然,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不能依赖单向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力。
从货币政策角度看,在采用从紧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的同时,应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原则为农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货币当局应通过有限的信贷扩张推动农业发展,促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实现,并降低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拓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央行已同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10%,并定向投放于“三农”、中小企业以及抗震救灾。显然,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具有信号意义,政府正试图通过货币政策的差别实施和局部调整,来实现“保增长”与“控物价”两个目标。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在实施稳健性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可按照“分类指导、结构调整”原则提升政策的调控效力。从“保增长”的角度看,20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33%,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而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的背景下,应通过调高个税起征点、降低或取消利息税、促进以扩大抵扣范围为主要内容的增值税转型、适度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适用行业等刺激内部需求、减轻企业压力。从“控物价”的角度看,应建立更为严格和透明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抑制公共支出过快增长而诱发物价持续走高,同时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通过农产品增产缓解农产品主导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和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对冲物价上涨对这些地区和人群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希望这个答案可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