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建议的初衷是让农民老年有基本生活保障,我赞同。据我们这里的情况了解,实际上,农民中现有三种情况:第一种,一部份务工务商的农民和自由职业者,多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退休了,享受着领取养老金和相关待遇。他们能每月领取养老金,心里比较满意。第二种,一部份纯务农的农民,多参加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由于有的农民缴不起而缴费档次低,保障水平不高。第三种,一部份困难农民和特殊群体农民,国家采取了兜底政策措施。这些都说明国家正在努力探索农民老了的老有所养问题。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实行了社会保险制度,单位和企业及个人都依法缴纳社保费,到了法定规定年龄领取养老金,过去叫退休工资。农民的退休,实际上也是领取养老金。这个养老金既含有自己的缴费也含有国家财力的补助。所以,坚持和完善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大财力的补助保障力度是解决农民老了基本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也就是现在在热议的农民退休问题。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财力的承受度及农民群体的庞大,农民参保意识的增强和各地工作的力度,这个问题只能是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只有农民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应保尽保了,财力承受允许了,农民才真正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了。
支持中国三农发展的根本,在于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探索把分散的农业资源集约化。
而不是以国家财力负担农民退休养老。
农民退休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村的焦点问题,很高兴就这个问题和大家讨论学习。
目前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过,尤其是城里人,很多城里人,在年满六十岁后就可以退休,退休后即使不工作也有退休金可以拿,而且退休后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需要孩子额外的照顾。但是在农村就不一样了,目前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开始加剧,而且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或者外地生活打工。
农民一直是活到老干到老的说法,归根结底就是晚年的生活没有经济保证,农村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不惜力气去赚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高,很多工作已经不能胜任,而且在农村很多孩子进入城市工作后,因为先天条件所限,他们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所以使得很多农村孩子很少回到农村,这就让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受到严重冲击,这就造成了很多农村老人即使七十岁了,也要出门打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些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就必须要好工作。
如今粮食价格低迷,农民丰收不丰产,所谓粮贱伤农。
当然国家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60岁以后发放养老金,实行一次性买断保险政策,对特殊老年人一些实际的补助政策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农老有所依的依靠,但这远远不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而且农村老龄人口的基础大,解决好农民的退休养老成为突出而急迫的问题,期待两会推进进程
这个是不用问的问题了 当然同意 为国为民的福利待遇!老有所依,老有国家这个才是我们想要的家
我相当同意!但想问问?从何来,中央还是地方财政?这可不是小数目。今后不妨采取个人拿一点、国家补一点为每位农业人口交养老保险,60岁后领基本养老金。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