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中,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为导向的,农业兴,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否则就会相反。上个世纪“农业学大寨",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家中有粮,心中不慌“,“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正说明了农业的重要性,世界上除几个特殊国家外,没有不重视农业的。
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制定了许多利好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农村青年不愿种地不会种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若能投身农业,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而且,前途光明,前景可观。
当然,具体操作起来,就要依个人情况而定。若实力有限,就先小打小闹,种植养殖并举,边积累边发展。若有较大的实力,那就走合作社模式。提醒一句,不论做那种模式,都必须重视法律程序,不然,半路上会生出许多妖蛾子来。
搞农业前景很好。具有坚定信念,科学态度,良好品质的人,定会成功。
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思想和知识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思想和知识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我国有8亿农村人口,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思想境界落后,这些都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在科技知识、人才流动等方面城市反哺农村成为现实。二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开展职业农民知识提升工程,使农民具有农业现代化的意识。三是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制定准入标准,使农民这个职业需要具备职业资格。四是政策上引导扶持,资金上倾斜,现代化农业成为吸引资金的洼地。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