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农业观光开展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国家。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 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自然野趣, 与农民同吃住,同劳作。
而意大利现代意义上的内容复合的农业观光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也被称作“绿色假期”,意大利的有关部门还对农业观光做出过许多详细的规定。 经过80年代的发 展,到了 90年代,这种度假型的农业观光项目已经在意大利遍地 开花。
截止到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 展农业旅游活动,尤以托斯卡那大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农业旅游者达20万人次。目前,意大利的农业旅游已与现代化的农业和优美的自然 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新型生态环境及其他社会现象融 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性项目。
它对农村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改善城乡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日本从来都不是个农业大国,却是十足的农业强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农业只占日本经济总量的1%,但在国际上,日本的农业品牌知名度非常高。
日本面积不到38万平方公里,四分之三以上被山地丘陵覆盖,可耕地只有12%,日本的人均耕地甚至只有我国的一半。不过,这都架不住日本的科技实力。
国际上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地区,普遍机械化程度低下,日本是个例外。日本水稻种植业机械化程度超过95%,单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多年。日本每年进口大量农产品,不过大米不仅自给有余,竟然还有出口。
虽然日本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小,不过在日本由于土地私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场、牧场规模却并不小,这也非常有利于日本农业的机械化与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的经营,使得日本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也非常高,产业链得以足够延伸。
举个例子来说,日本柿子产量每年2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我国320万吨。不过日本柿子产值却占据世界85%以上,日本柿子相关延伸加工产品超过120种,甚至还有柿叶茶、柿子醋、柿子面膜等等。
为了提升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日本农林水产省号召进行“一村一品”计划,每个地方都出产自己最优势的农产品,将一种农产品做到最好,也打造相关的品牌。比如和歌山的梅子、青森的苹果、静冈的茶叶、鹿儿岛的猪肉、长崎的枇杷等等。
进行有效明确却不过多干涉的引导,避免了混乱竞争,也避免了产量过剩或者产量不足,更有利于抱团一致对外,增强日本农产品的竞争力。
按照日本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成为农业大国,所以日本选择的是“精、小、优”的农业发展方向。日本农业早就开始向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方向发展,并不仅仅是单纯出产优质农产品,延伸产业链,进行农产品加工、体验观光,增加农业附加值才是主要的。
先进的科技、有效的规划布局以及完善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都是日本成为农业强国必不可少的因素。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