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和商业部分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自给和半自给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使农业成为科学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市场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和社会化农业。
提高科技含量。
要依靠科技进步及技术成果和新材料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的关键是必须把农业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主要依靠
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农业技术革命将以生物技术为重点,在新物种塑造、新快速繁育技术应用、新农业工厂构造、新人造食品和饲料生产、新生物能源开发和新的农业空间扩展等方面推动农业现代化。
同时,要提高农民素质。愚昧和贫穷,文明与富贵,总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治穷必须治愚,要想物质富,必先要有作为致富决定手段的
科学文化,一是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二是加强成人教育,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推动城镇化水平。我国现在城镇化水平只有32%,世界平均水平为46%,高收入国家为79%。
要进一步加速农村城镇化,集中力量
发展县城建设,吸收农民进城务工。并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并为工业品开拓农村市场和农业现代化积累资金,
进而加快城镇发展的进程。
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相当大的份额是乡镇企业贡献的,乡镇企业是农业现代建设资
金的主要来源。实现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突破就农业论农业的局限性,要拓宽农业的发展领域,向产前和产后延伸,促进农产品增值转化,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是改变农业弱质地位,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是因为它能够解决我国现
行农业经营体制下由于农户经济规模小带来的种种弊端,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产业化能够在既定的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渐进地、不伤害农民利益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投
入,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条件和前提。因此,继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其中包括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壤肥力,加强山区乡镇建设,搞好退耕还林(草),积极有计划地进行公
路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发水路运输。
搞好环境保护。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实
现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双重目标,要求注重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农业经济高速发展。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坚决禁止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快水土流失区、沙化地区的治理,基本上扭转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
加大投资力度。要搞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建设,最重要是确保资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重新确定国家投资在农业投资中的地位,增加农业基础建设的信贷投入,鼓励多渠道向农业投入,加强科技投入基金的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农民和社会各界相结合的投入体制,广开投资渠道,调整投资结构。
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向农业流动。新农村建设必须重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执行力是基层干部 履行职责的第一要义。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基层领导干部来实现。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保障有度。
农业过密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根本基础,创造了文明古国。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