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前农业生产时期的农具。前农业生产时期时间上讲就是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在这一阶段的农具是此后发展出来的所有农具的鼻祖。这一阶段农器的特征是简单笨重,从材质上讲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和小部分的骨器;从外部的形态讲有尖形器,方形器和园形器;从其发挥的功能讲主要是刺,切割和盛放物品。此外这一阶段也可以将用于捕猎的火和弓箭归属为农具。这一阶段的农具发挥的生产效益较小,其存在的主要价值是方便人们的生活。
农具的第二个阶段是原始农业发展阶段。从时间上可以归为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是农业工具发展最为缓慢的一个阶段。现阶段的研究已经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开始于中石器时代。
这一时代的农业发展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刀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的主要生产活动为砍伐树木,进行烧荒,然后在荒地上播种收获。这这一阶段使用的农具主要是斧,火和原始的镰刀。第二个阶段是耜耕,在这一阶段生产工具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且根据用途的不同出现了分类。整地的过程之中采用石斧,石铲,石犁等工具。收割的过程之中有了石刀,陶刀等,加工农作物的工具有磨盘,石磨棒等。
第三个阶段的农具已经发展到青铜器阶段。从时间上看,归属于商和西周阶段。尽管在这一时期青铜类工具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应用的范围非常的有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境内制作青铜器的原料不是特别的充足;二是青铜器农具的制作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该制作技术比较传播范围较窄;三是奴隶主把有限的青铜资源应用到制作各种类型的祭祀用品上,忽视了在农业上的投入。尽管青铜农具的应用范围比较小,但这也是我国古代农具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农具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就是铁质农具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农具发展最灿烂辉煌的阶段。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最早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出现,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基本上替代了此前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农具。铁制农具的发展不仅仅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其还推动了商业活动的蓬勃发展。
铁制的农具通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之中。秦始皇在兼并六国之后大力兴办冶铁业,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向个体的转变。到西汉时期个体农户在农业生产之中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农具基本已经得到满足。随着农业耕作技术的提升,铁制农具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这一个阶段基本上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类型样式的农具都已经全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