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又称小米,至今仍是北方黄河流域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小米的加工工序与稻米大致相同,也要经过脱粒、去秕和去壳的过程。与稻米一样,在这些过程中,都要用到簸、舂、磨等工具。唯一不同的是,少量小米去壳过程中,有时还会用到一种被称为“小碾”的工具。小碾由一个大石墩和一个小石磙组成,操作时,将小米谷粒平铺在石墩上,用小石磙不断碾压,直至去壳。
麻类作物虽然早已不再作为主要粮食,但其中的芝麻仍是重要的植物油料。芝麻收割后,先在烈日下晒干。然后,以束为单位进行拍打,类似稻麦的手工脱粒操作。经拍打,麻壳会裂开,芝麻粒从中脱落。将落下的麻粒收集起来,过筛以去除其中杂物。
与稻麦作物相比,豆类颗粒都比较大,脱粒去壳均相对容易,通常这两道工序合并完成。数量不多时,可以用打枷的方法脱粒去壳。打枷的工具称为连枷,由长轴和把子两部分组成。操作时,将连枷高高举起,然后重重落于豆荚上,靠拍力使大豆脱壳。打枷操作比较费力,因此当大豆数量较多时,通常采用牛拉石磙来脱粒。不过,碾压操作前,需将豆荚晒干,使之坚硬,这样豆实才不会在碾压时破碎。
“种脐”。
种脐: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疤痕,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通常我们用来做小米饭的是除去谷壳的“小米”,学术上称为“颖果”。
在谷子去壳的过程中,胚芽随壳被去掉,只剩胚乳这一部分。其实我们吃的只是谷子种子的一部分。
而那个小点儿应该是当初连接种柄或胎座的部位,所以我认为称它为“脐”更合适一些
那个小黑点是小米粒的“肚脐眼儿”呀!~。 没什么事可以吃
小米去壳能用稻米去壳机,调小两个辊筒的间距,就能够用于小米脱壳。
小米的营养价值
1.小米中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几种主要营养素含量很高,而且由于小米通常无须精制,因此保存了较多的营养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1含量是大米的几倍,矿物质的含量也高于大米,小米还含有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
2.小米含铁量突出,有很好的补血效果,其磷含量也很高,是大米的2~3倍,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为大米的4.8倍。
3.含钾高含钠低,含量比为66:1,膳食纤维是大米的4倍,但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低,所以应与大豆和肉类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同食。
4.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约70%,是一种能量食物。
小米的选购
1.优质小米米粒大小、颜色均匀,呈乳白色、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很少有碎米,无虫,无杂质。取少量待测小米放于软白纸上,用嘴哈气使其润湿,然后用纸捻搓小米数次,观察纸上是否有轻微的黄色,如有黄色,说明待测小米中染有黄色素。另外,也可将少量样品加水润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如有轻微的黄色,说明掺有黄色素。
2.优质小米闻起来具有清香味,无其他异味。严重变质的小米,手捻易成粉状,碎米多,闻起来微有霉变味、酸臭味、腐败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气味。
3.优质小米尝起来味佳,微甜,无任何异味。劣质小米尝起来无味,微有苦味、涩味及其他不良滋味。
小米的存储
1.通常将小米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较好的地方。储藏前水分过大时,不能曝晒,可阴干。
2.储藏前应去除糠杂。
3.藏后若发现吸湿脱糠、发热时,要及时出风过筛,除糠降温,以防霉变。
4.小米易遭蛾类幼虫等危害,发现后可将上部生虫部分排出单独处理。在容器内放1袋新花椒即可防虫。
小米的食用方法
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
小米粥不宜太稀薄。
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古人用一种类似石磨一样的舂米石器分离谷壳,叫舂米。
具体做法:
舂米在过去有多种方法:
一种是用方石凿孔,成臼,用木杵捣;
一种是做成碓床,大致是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杠,杠端装杵或缚石,用脚踏动木杠,使杵起落,脱谷皮,或舂成粉。
后来又发明了一种能够加力的碓床,
找个碾子碾,或者找个石臼用木锤春米
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例。1、割台升降,拨禾轮升降操纵杆:轻击快推,迅速将操纵杆扳动至工作位置,中间不要停顿,当工作部件达到所需位置后,将操纵杆扳回中立位置。2、工作离合器操纵杆:接合时缓慢,推压到位,分离时要快,并且要完全回位。3、变速杆(行走有级变速):操作前需要将行走无级变速杆降至最低速位。
一、小麦收割机操作杆使用方法
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为例。操作杆使用方法如下:
1、割台升降以及拨禾轮升降操纵杆
轻击快推,迅速将操纵杆扳动至工作位置,中间不要停顿,同时当工作部件达到所需位置后,将操纵杆扳回中立位置。
2、工作离合器操纵杆
接合时缓慢,推压到位。分离时,要快,并且要完全回位。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