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视频讲过前级,但是很多粉丝还是没有完全搞懂前级的定义,在评论里各种怼,今天再做个视频详细的讲一下什么是前级。
前级的输出信号是很低的,若直接接到喇叭可能只会听到很小的声音。
后级(Power Amp、音响用语称前置处理器或后级放大器)的功能只有一个:就是将前级传给它的信号强度加大然后传给喇叭送出去。
所以音响上调音量(Volume)、高低音(Bass、Treble或Tone)、平衡(Balance),或是卡拉OK上的回声或混响控制钮(Echo or Reverb),都是前级的工作范围内。高级的家用音响很多是前后级分开两台机器的。
演唱会或录音室的那台很多旋钮的混音器(Mixer),也是一台前级。演唱会上接在其后的主要的就是大输出的后级(看到接十几台是很平常的)。然后接到那些黑黑大大的喇叭(英文称PA Speakers),当然也有本身就有后级的Powered Mixer。
电脑上的SoundBlaster卡的Line out输出也等于是前级输出,所以要接到那种有含有后级的电脑用喇叭(Powered Speakers) 。回到吉他音箱上,如果看到有一个Master Volume,那是控制后级的输出量。通常这样的音箱会有两个分別控制两个通道(Channels),一个是:弹干琴的Clean Channel;另一个是:弹失真的Lead或称Drive Channel(两个Channels用一个按钮或脚踏开关切换)。在这两个Channel上各再有一个Volume钮和其他的控制高低音、亮度、失真度(Gain或是Drive)等,这些都是前级的功能(有些厂牌的音箱前后级音量钮是写Pre和Post) 。
最早的音箱是沒有失真的功能,有些吉他手将音箱音量转到底声音破掉(就像你把家用音响音量开到底声音破掉)发现这种音色并用于音乐上(去听Kinks早期的You Really Got Me和Wild Thing)。但是随时都是把音量转到底在日常练习是不实际的(永远要那么大音量)。所以有两个改革:
一、是在音箱上给你分开的前级和后级的音量控制钮,将前级开大,后级转小可制造失真又不必忍受大音量。
二、是做像现代的脚踏效果器先将吉他的信号放大到失真,然后经过音量控制钮让吉他手自行控制输出。
看到这里那些拥有前后级音量控制音箱的琴友们应该知道怎样不用失真踏板一样做出失真了吧?甚至将干琴通道Clean Channel的前级音量钮开很大 Master Volume开小一样是有失真的。但失真度不够強所以有些音箱有另一个Lead(或Drive)Channel,上有一个Gain(或Drive)钮让你将信号在前级里加强到高度失真。在真空管里"ㄍ一ㄥ"出来失真音色较好,音箱里前级真空管通常只有一个,也就是较小的那个。其他很大的是后级的。
所以音箱前后级调整的原则是: 如果你要音色越饱满(Full),就将前级信号加强,饱满到一定程度就开使稍有失真,然后信号越加大失真效果越强。在Lead(或Drive)Channel将Gain(或Drive)钮和前级音量钮转到底,就是此音箱所能达到最失真的音色。
因真空管制造的过载是"自然的"!
TS-9做的是"人工的"!
至于那些Digital的综合效果器(例如GNX-X,GT-X)等,它们不应该称为"具有前级的功能"。他们本身就是一台前级!所以吉他接到它们再接到音箱前面插孔,则你实际上信号经过了两台前级。其各有控制音色的功能,两个前级的音色调整要想办法取得一個平衡点以让音色完美发挥!
会好很多,但最好不要用板载声卡,多加装一块独立声卡(内外皆可)这样会让你的音响效果提升一个档次,安装顺序为:声卡(光纤或同轴)输出接口---解码器(光纤或同轴)输入接口---解码器(RCA)输出接口---胆机(RCA)输入接口---胆机再接无源音响.
另外开机顺序为:电脑或DVD---解码器---胆机或功放
关机则顺序相反,因多个机器相连接,若忽视开关机顺序的话,就有可能烧坏掉.切记,
按功能不同,可以前置放大器(又称前级)、功率放大器(又称后级)与合并式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前置放大器是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
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将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安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放大器称为合并式放大器,我们家中常见的功放机一般都是合并式的。纯后级功放指功率放大器(又称后级)
吉他效果器和前级唯一区别就是作用不一定,效果器是制造效果的,前级是放大信号的,前级的功能是处理接收到声音讯号,然后送给后级去放大,前级的输出信号是很低的,若直接接到喇叭可能只会听到很小的声音。
前级功放器是pre-amp(lifier),这个东西决定了音箱相关的音色,比如EVH,马勺,Solnado,效果器这个概念是泛指整个效果器链,包括pre-amp。
扩展资料:
前级会决定音色,你给一个声音输入,前级会把它变成啦啦啦,或者哦哦哦,或者滴滴滴,效果器刚能制造更多的音效,让他变成失真过载或者别的,通俗来说前级就是接收和处理电吉他信号的,然后效果器能把这些信号改变为很多种不一样的声音。
前后级这个概念的主要意义在于LOOP,因为音箱前级多少都有一定的音染,所以接效果器的时候最好就是跳过音箱前级,效果器直接连接音箱后级,这样电吉他信号就不用经过音箱箱头了,音染和噪音更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效果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功放前级
之前的视频讲过前级,但是很多粉丝还是没有完全搞懂前级的定义,在评论里各种怼,今天再做个视频详细的讲一下什么是前级。
你说的是功放的前级与后级对吗功放一般分为前级功放、后级功放与合并级功放,合并机就是把前级、后级集于一身的机器。
前级是用来把信号作初步放大、调节音量的;而后级则是把前级来的信号作大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
前级也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的前级是使用电源把信号放大,而无源的前级就只有调节音量的功效。
老实讲,现今成功的无源前级不多,因为音源与后级的内阻有很大分别,只靠一个音量开关把音源与后级连接起来,
内阻的差别会使动态、细节、频应尽失!有源的前级除了调节音量外,还可作初部广大及降低音源及后级间内阻之别,即用作缓冲。
后级是把从前级来的信号放大给杨声器用的,后级必须够力去推动扬声器。所谓够力,不是指越大声越够力。
必须有能力去支持整个乐团的大场面而不失其细节。
分开前、后级比合并机好,因为各自有更大的空间去造得更精密。而两者间也更少干扰,细节表现较多;
而且,分开前后级会发烧友有更多推动机的选择,更多东西可玩儿
功放的工作原理就是将音源播放的各种声音信号进行放大,以推动音箱发出声音。从技术角度看,功放好比一台电流的调制器,它将交流电转变对直流电,然后受音源播放的声音信号控制,将不同大小的电流,按照不同的频率传输给音箱,这样音箱就发同相应大小、相应频率的声音了。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功放一般分为前级功放、后级功放与合并级功放,合并机就是把前级、后级集于一身的机器。前级是用来把信号作初步放大、调节音量的;而后级则是把前级来的信号作大量放大来推动扬声器。
前级也分为有源及无源两种。有源的前级是使用电源把信号放大,而无源的前级就只有调节音量的功效。老实讲,现今成功的无源前级不多,因为音源与后级的内阻有很大分别,只靠一个音量开关把音源与后级连接起来,内阻的差别会使动态、细节、频应尽失!有源的前级除了调节音量外,还可作初部广大及降低音源及后级间内阻之别,即用作缓冲。
后级是把从前级来的信号放大给杨声器用的,后级必须够力去推动扬声器。所谓够力,不是指越大声越够力。必须有能力去支持整个乐团的大场面而不失其细节。
分开前、后级比合并机好,因为各自有更大的空间去造得更精密。而两者间也更少干扰,细节表现较多;而且,分开前后级会发烧友有更多推动机的选择,更多东西可玩儿。
功放按当前音响消费的需求,民用音响中的功放已基本定型为两大类,即纯音乐功放和家庭影院AV功放。
1、纯音乐功放
纯音乐功放在设计上强调最低的信号失真,忠实地表现出音乐的场面、细节和演奏、录制的技巧以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最佳欣赏要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HI-FI(hi-fidelity,高保真)。在设计和生产上,纯音乐功放的要求极为严格。纯音乐功放品质的高低并不完全由它的技术指标所决定,不能简单地看它标注的功率多少高,频响多么宽,失真多么低,而应该特别注重其设计生产工艺和音乐的解晰力。比如技术指标并不太高的胆机就要比很多晶体管功放声音好听。
一般一台高品质的AV功放首先应该在影视节目的信号处理上有较好的声场还原,声道隔离度要高,气氛渲染也不能太夸张;其次在功放部分的音质表现上,尤其是主声道的音质要求尽量接近较好的纯音乐功放。
功放的工作方式
1、A类功放(又称甲类功放)
A类功放输出级中两个(或两组)晶体管永远处于导电状态,也就是说不管有无讯号输入它们都保持传导电流,并使这两个电流等于交流电的峰值,这时交流在最大讯号情况下流入负载。当无讯号时,两个晶体管各流通等量的电流,因此在输出中心点上没有不平衡的电流或电压,故无电流输入扬声器。当讯号趋向正极,线路上方的输出晶体管容许流入较多的电流,下方的输出晶体管则相对减少电流,由于电流开始不平衡,于是流入扬声器而且推动扬声器发声。
A类功放的工作方式具有最佳的线性,每个输出晶体管均放大讯号全波,完全不存在交越失真(Switching Distortion),即使不施用负反馈,它的开环路失真仍十分低,因此被称为是声音最理想的放大线路设计。但这种设计有利有弊,A类功放放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无讯号时仍有满电流流入,电能全部转为高热量。当讯号电平增加时,有些功率可进入负载,但许多仍转变为热量。
A类功放是重播音乐的理想选择,它能提供非常平滑的音质,音色圆润温暖,高音透明开扬,这些优点足以补偿它的缺点。A类功率功放发热量惊人,为了有效处理散热问题,A类功放必须采用大型散热器。因为它的效率低,供电器一定要能提供充足的电流。一部25W的A类功放供电器的能力至少够100瓦AB类功放使用。所以A类机的体积和重量都比AB类大,这让制造成本增加,售价也较贵。一般而言,A类功放的售价约为同等功率AB类功放机的两倍或更多。
2、B类功放(乙类功放)
B类功放放大的工作方式是当无讯号输入时,输出晶体管不导电,所以不消耗功率。当有讯号时,每对输出管各放大一半波形,彼此一开一关轮流工作完成一个全波放大,在两个输出晶体管轮换工作时便发生交越失真,因此形成非线性。纯B类功放较少,因为在讯号非常低时失真十分严重,所以交越失真令声音变得粗糙。B类功放的效率平均约为75%,产生的热量较A类机低,容许使用较小的散热器。
3、AB类功放
与前两类功放相比,AB类功放可以说在性能上的妥协。AB类功放通常有两个偏压,在无讯号时也有少量电流通过输出晶体管。它在讯号小时用A类工作模式,获得最佳线性,当讯号提高到某一电平时自动转为B类工作模式以获得较高的效率。普通机10瓦的AB类功放大约在5瓦以内用A类工作,由于聆听音乐时所需要的功率只有几瓦,因此AB类功放在大部分时间是用A类功放工作模式,只在出现音乐瞬态强音时才转为B类。这种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音质并提高效率减少热量,是一种颇为合乎逻辑的设计。有些AB类功放将偏流调得甚高,令其在更宽的功率范围内以A类工作,使声音接近纯A类机,但产生的热量亦相对增加。
4、C类功放(丙类功放)
这类功放较少听说,因为它是一种失真非常高的功放,只适合在通讯用途上使用。C类机输出效率特高,但不是HI-FI放大所适用。
5、D类功放(丁类功放)
这种设计亦称为数码功放。D类功放放大的晶体管一经开启即直接将其负载与供电器连接,电流流通但晶体管无电压,因此无功率消耗。当输出晶体管关闭时,全部电源供应电压即出现在晶体管上,但没有电流,因此也不消耗功率,故理论上的效率为百分之百。D类功放放大的优点是效率最高,供电器可以缩小,几乎不产生热量,因此无需大型散热器,机身体积与重量显著减少,理论上失真低、线性佳。但这种功放工作复杂,增加的线路本身亦难免有偏差,所以真正成功的产品甚少,售价也不便宜。
有一些D类功放集成块音色音质很好,不过它们现在还只应用在汽车音响中,一些有兴趣的DIY高手把它们改制到了家用音响中。
一部功放从外表虽然不能断定音质,但如能观察到供电变压器和滤波电容的大小,便已先对此机的性能或素质略知一二。A类功固然需要巨大的供电器,即使AB类机也是愈大愈好。今日许多优质功放都采用环形变压器,取其效率较方型变压器高而漏磁少。滤波电容等于水塘,储水量越多,供水量越足,功放的供电充足稳定,才能保证输出晶体管输出最大时仍有取之不尽的电能。
许多英国制造的合并式功放虽然功率并不太大,但却有一个非常充沛的供电器,配合简单的讯号通道可以达成优异的声音。有些产品的面板上除了音量、平衡、讯源选择和电源掣外,其它的控制全部取消,令讯号通道尽量缩短。为追求声音纯美,不惜牺牲控制功能。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