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蛇藤(学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卫矛科南蛇藤属落叶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花盘浅杯状,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肉质,子房近球状,蒴果近球状,种子椭圆状稍扁,赤褐色。5-6月开花,7-10月结果。产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是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以本种的成熟果实作中药合欢花用;树皮制优质纤维,种子含油50%。该种植株姿态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垂直绿化的优良树种。
中文学名南蛇藤拉丁学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别称金银柳、金红树、过山风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落叶藤状灌木。小枝光滑无毛,灰棕色或棕褐色,具稀而不明显的皮孔;腋芽小,卵状到卵圆状,长1-3毫米。叶通常阔倒卵形,近圆形或长方椭圆形,长5-13厘米,宽3-9厘米,先端圆阔,具有小尖头或短渐尖,基部阔楔形到近钝圆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无毛或叶背脉上具稀疏短柔毛,侧脉3-5对;叶柄细长1-2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间有顶生,花序长1-3厘米,小花1-3朵,偶仅1-2朵,小花梗关节在中部以下或近基部;雄花萼片钝三角形;花瓣倒卵椭圆形或长方形,长3-4厘米,宽2-2.5毫米;花盘浅杯状,裂片浅,顶端圆钝;雄蕊长2-3毫米,退化雌蕊不发达;雌花花冠较雄花窄小,花盘稍深厚,肉质,退化雄蕊极短小;子房近球状,花柱长约1.5毫米,柱头3深裂,裂端再2浅裂。蒴果近球状,直径8-10毫米;种子椭圆状稍扁,长4-5毫米,直径2.5-3毫米,赤褐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产地生境中国分布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种之一。中国以外分布达俄罗斯、朝鲜、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生长于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丛。
南蛇藤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