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从生殖方式上看,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个细菌分成两个细菌,而大部分的真菌靠产生大量的孢子进行繁殖,也有少数能进行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孢子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孢子生殖.故答案为: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植物病菌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1、真菌:一般为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或腐生。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孢囊孢子(有的具鞭毛,可游动,也称游动孢子)或分生孢子(从菌丝体上或菌丝体分化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的外生孢子),以后者较常见。
2、细菌:可分球菌、杆菌、螺旋菌等类型。有细胞壁,无叶绿素,异养,大多为腐生。一般都有着生部位不同和数目不等的鞭毛,有的还有芽孢和荚膜。观察和鉴别细菌多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细菌以裂殖方式迅速繁殖,从植物的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以及伤口侵入寄主。细菌病害主要见于高等被子植物,栽培植物上较多。
3、菌原体和类菌原体:无细胞壁,细胞外面只有单位膜结构的原生质膜。菌体呈不规则球状、丝状、螺旋状或不定形等多种形态。只有在成分复杂的特殊培养基内,多数还需供给外源胆固醇才能生长。类菌原体的形态、结构及对抗生素的反应与侵染人和动物的菌原体相同。其菌体至少在某一阶段呈螺旋形,大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真菌病害一般在病部后期会出现霉状物,粉状物或粒状物,细菌病害将病健交界处剪下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或出现菌溢或在潮湿状况下在病部的边缘产生溢脓,病毒病害一般或出现畸形或花叶,但看不到病原物,而线虫病害从外观症状上只是表现营养不良,可在局部出现病原线虫,如小麦粒线虫会在病粒中出现白色的颗粒状物即病原线虫,还有花生根结线虫或在病部产生要结,也是线虫在内寄生而出现的病状.
在特定条件下,真菌病害发生时有各种病征出现,如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而细菌病害则是脓状物,病健交界处可以观察喷菌现象。
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是最重要的一类病原物,80%左右的植物侵染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每种植物都可受到几种以至几十种真菌的为害,诸如小麦锈病、稻瘟病、蔬菜软腐病、苹果树腐烂病等都属于真菌性病害。
真菌的躯干(营养体)是很细的有分枝、多数有分隔的丝状体即菌丝体,它没有叶绿素,只能从植物或周围环境中吸收现成的营养供其生长。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产生繁殖结构并形成多种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等),无性孢子借助风、雨、昆虫等的传播可再次侵染植物引起发病;在生长季的后期许多真菌还可通过两性孢子或器官等的配合而形成多种有性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等)。
附着在病残体或种子上等处的无性或有性孢子一般可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来源;有些真菌以休眠菌丝体或菌核、子座、菌索等特殊结构越冬而成为下年的侵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