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的缩影,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生活环境,都应该是城市环境精华缩影之所在。满足人们观赏之于,同时又是人们休闲散步之所,具有其独特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规律。同时,绿化环境所具有的诸多游赏功能,已为社会广泛认同。园林绿化环境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当今环境焦点话题之一。
1。项目概况
汶川县入城大道(太阳岛段)这段路,作为汶川给游人的第一印象,现状绿化不尽人意。该路段北边靠山,南边临水。靠山处面积较小,护坡裸露严重,需要用浓密的植物做以遮掩;临水处,面积较大,且为长条行,但因其中有些边坡较窄,其被分割为多条形状不一的绿化带,且绿化植被老化严重,需要恢复植被。
2。现状分析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2。1城市人文环境分析
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读作汶江。[1]西汉始称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2。2自然环境分析
汶川地处西风带,冬季盛行西北干冷气流,气候干燥;夏季盛行东亚季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汶川县年平均气温为13。0℃以上,年总降水量为500毫米左右,且季节分布不均,常有春旱和夏伏旱发生,称之为岷江半干旱河谷。
2。3绿化现状分析
该路段虽经过县政府多次绿化改造,但是管理没有跟上,景观效果、功能及完整性已遭到严重的人为和牲畜的破坏。
2。3。1未能体现以人为本
现代园林绿地不仅是有景之林,更具有人之体,实现人、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该路段原绿化格局基调属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种格局,是基于有益于微环境和满足视觉观感在思考,因此,往往用绿篱作为空间界定,提示人“到此为止”。现代园林首先强调“以人为本”,人不能只满足于观赏园林,更主要是要享受园林,强调人的参与,人能进入园林绿地中活动、休憩。
本方案的绿篱原则上取消,仅在需要对杂乱环境作屏障的地方,保留高绿篱或营造绿色屏障。
2。3。2空间层次不够丰富,景观层次单一
本方案原有绿化不够彻底,往往是见缝插针的,随意栽植,使整个绿化显得过于单一甚至杂乱无章,令各功能分区过于混乱。
因此适当调整现有植物,在保持植物群落式种植的前提下,注重生物多样性,基调植物、主调植物、配景植物的搭配合理,形成具有不同林相和季相的植物景观。
3。环境改造方案分析
3。1设计构思来源:考试大
遵循现代园林新观念,休憩环境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活动需要的连续,流动的空间,应该对人的各种需求作出反应和解释。
通过反复的方案比较,最后确定“一、二、三”的设计思路,即:一个主题、两项择重、三种空间。
3。1。1一个主题——自然、景观、文化的和谐统一。
自然是旺盛的生机和有机的秩序,使自然山水绿色秀相与城市环境肌理和谐统一。
景观是生态环境与高雅艺术一而二,二而一,提升休憩娱乐环境品位。
文化是传承本地浓郁藏羌少数民族文化,诠释现代生活理念,浓烈藏羌文化氛围。
3。1。2两项择重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
(1)有序
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遵循现在园林追求植物的群落性,又注重生物的多样性原则,对配置绿化植物做有序化栽植,使其疏密适度,节律得体。
(2)多样性
针对原路段植物单一,适当补充景观造型植物和装饰物。通过增加的常绿,落叶及开花植物,形成乔灌草,高中低多层次的完整的生态体系,使植物具层次感,让景观空间变得丰富多彩。
3。1。3三种空间形态
(1)对话互动的特色空间
①与天际轮廓对话来源:www。
examda。com
本方案道路地形复杂,加上依山就势摆布散乱,因而天际轮廓线显得参差杂乱。改造设计时,用植物的林相去协调山势的物象,用林冠线补充轮廓线,使其尽可能柔和流畅。
②与当地生活人们对话
用景观元素作为载体,以山、石、水、植物等造景,融汇文化内涵;利用篆刻在景石与枯木上的标语从道德观、审美观、行为学等方面与当地生活的人们对话,体现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
③与城市环境对话
城市出入口作为对外的环境窗口,通过改造设计,以一个风貌靓丽、内涵丰富的形象,与城市环境对话,为美丽的威州山水锦上添花。改造设计时以图案为主,颜色、层次分明、布局简单,使人见景时不至于产生视觉紧张。
。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