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上用的红土的密度一般为1.55-1.75g/cm³。
红土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红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又称为红壤,一般红土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红土物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可分为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红松泥 、砂粘红泥 、建瓯红泥土、崇安红泥土、赤水黄红泥土 、麻砂红泥 、褐斑黄筋泥 、网纹粘红土 、邵武红泥土 、灰黄泥 、厚灰黄泥 、红黄泥 、粘底红黄泥 、死红土、熟红土等品种。
园林上用的红土的密度一般为1.55-1.75g/cm³。红土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红土。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又称为红壤,一般红土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红土物很多,其中就包括了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可分为油红大土 、泥红土 、砂红泥、红松泥 、砂粘红泥、建瓯红泥土、崇安红泥土、赤水黄红泥土、麻砂红泥、褐斑黄筋泥、网纹粘红土、邵武红泥土、灰黄泥 、厚灰黄泥、红黄泥、粘底红黄泥、死红土、熟红土等品种。
1、直生苗-又称实生苗,系用种子播种繁殖培育而成的苗木。
2、嫁接苗-系用嫁接方法培育而成的苗木。
3、独本苗-系地面到冠丛只有一个主干的苗木。
4、散本苗-系根颈以上分生出数个主干的苗木。
5、丛生苗-系地下部(根颈以下)生长出数根主干的苗木。
6、萌芽数-系有分蘖能力的苗木,自地下部分(根颈以下)萌生出的芽枝数量。
7、分叉(枝)数-又称分叉数、分枝数,系具有分蘖能力的苗木,自地下萌生出的干枝数量。
8、苗木高度-常以“h”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最高生长电之间的垂直距离。
9、冠丛直径-又称冠径、蓬径,常以“p”表示,系苗木冠丛的最大幅度和最小幅度之间的平均直径。
10、胸径-常以“φ”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1.30米处,树干的
11、地径-常以“d”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0.20米处,树干的直径。
12、泥球直径-又称球径,常以“d”表示,系苗木移植时,根部所带泥球的直径。
13、枝下高以“h”表示,系苗木(乔木)自地面至第一个树枝的树干高度。
14、高度―常以“h”表示,系苗木自地面至树冠的最高处的垂直距离。
15、冠幅―常以“w”、“p”表示,系苗木树冠两端的直线距离。
16、分枝数―常以“n”表示,系苗木的一级分枝总数。
17、密实度―常以希腊字母“ρ”表示,系苗木树冠的枝叶的疏密程度。
18、偏冠度―常以“e”表示,系苗木的树冠整体平衡性。
19、培育年数-又称苗令,通常以“一年生”、“二年生”……表示。系苗木繁殖、培育年数。
20、重瓣花-系园林植物栽培,选育出雄蕊瓣化而成的重瓣优良品种。
21、长度-又称蓬长、茎长,通常用“l”表示,系攀缘植物主茎从根部至梢头之间的长度。
22、紧密度-系球形植物冠丛的稀密程度。通常为球形植物的质量指标。
23、平方米-通常以“m2”表示,稀植物种植面积计量单位。
苗木规格的排列以先后次序排列,排在第一位是主要标准,其次均为辅助标准。
确定苗木的实际规格,应先确定主要标准,再确定辅助标准,凡不符合规格的,可按相应标准,降级定价。
地径―指苗木的地际直径,实生苗,移植苗即为苗干基部土痕处的直径,常以”d”表示.
胸径―指离地高1.3米处直径,常以”φ”表示.(部分地方以1.2米处)
米径―指离地高1米处直径
冠径―又称蓬径,指苗木冠丛的最大幅度之间的距离,常以”p”表示.
另外还有分叉径指植株主杆分叉处直径.
1尺围=33厘米
1公分意思就是1cm
dph意思:d地径p冠径h高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