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感谢回答您的问题。
半夏老百姓习称旱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经搓去外皮,干燥,炮制后可供药用。近年来,野生半夏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和大田除草剂应用,资源越来越少甚至绝迹,半夏人工种植对条件要求严,种植管理中有一定技术含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半夏的管理方法。
一、田间管理
1、及时追肥
半夏是一种喜肥植物,出苗后即进行次追肥,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2000公斤,以后看苗再进行多次追肥。小满以后,当批珠芽长出许多新植株时,田块内植株密度增大,而且球茎生长迅速,需要水肥较多,此外要重施粪肥、饼肥和尿素,每亩施放腐熟厩肥、草皮灰混合肥 4000-5000公斤,同时加放花生麸50公斤(经粉碎堆沤过),撒施于畦面上。施肥后即进行培土,防止肥料流失。
2、灌溉与排水
半夏喜湿润,怕干旱,需水较多。去膜后,如果土壤较干,影响幼苗生长时,应喷水浸透,不可大水漫灌;麦收前后,气温较高,黄淮地区往往受干热风的影响而出现旱情,此时正值块茎、珠芽膨大较快的时候,如干旱缺水,半夏很快倒苗,造成减产。因此,此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5%),使其处于旺盛生长的环境。雨季应特别注意排水工作,以防土壤过湿,块茎腐烂。“处暑”后,需水较少,应视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以不出现干旱为宜。
3、适时摘蕾
为了促进球茎生长,减少营养物质消耗,当植株抽苔时,要分期分批把长出的花苞摘除。此外,半夏繁殖力强,珠芽落地后,生长极快,不易清除。因此,佛焰苞长出时必须把它摘除,使球茎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半夏产量。
4、中耕除草
由于降雨、浇水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土壤板结,影响半夏的正常生长。因此,适时中耕以疏松土壤,消灭杂草,利于半夏的生长。揭膜后,应勤松土除草,雨后或浇水后适时松土,中耕要浅,做到不漏锄、不伤苗,保持整个生长期地中无杂草。
5、培土
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发芽,在6~8月间,有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此时要进行培土,从畦沟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约1~2cm。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一般应在芒种至小暑时培土二次,使萌发新株。二次培土后行间即成小沟,应经常松土保墒。半夏生长中后期,每10天根外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6、雨季管理
对春栽秋收的黄淮地区,如果秋季阴雨连绵,土壤湿度过大,已成熟的块茎很易腐烂,不及时收刨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产。遇此种情况,不管是否到收刨季节,均应及时采挖,可收大留小,大的加工商品,小的留在地中使其自然生根发芽,待秋后再刨收。
7、盖麦秸保墒降温
半夏在烈日直射、气温高达35℃以上的夏季,生长基本停止。如天气干旱缺水,极易倒苗枯死。此季节采取地面普撒麦秸(糠)法,即:麦收前(“小满”前后),在浇水或雨后,于半夏地内撒一层(约3cm厚)麦秸或麦糠,可降低倒苗率50%以上,产量成倍增长。如到汛期高温少雨,仍应再加盖1次,此时盖的越厚,地温降得越低,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有利抗倒苗。如汛期雨水较多,不但不能盖第二次,而且还应将次的麦秸除去,以降低土壤湿度,减少烂块茎。
二、半夏的病虫害及其防治防治
1、叶斑病及其他病害
初夏发生。病叶上出现紫褐色斑点,轮廓不清,为不规则形,由淡绿变为黄绿,后变为淡褐色,后期病斑上生有许多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卷曲焦枯而死。该病常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65%代森锌每亩70-80克与安克20克混合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每7~10天一次,连续2~3次。②用达科宁、世高、阿米西达间隔使用,为治疗防御功用杀菌剂。③拔除病株烧毁。
2、病毒病
多在夏季发生。为全株性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的斑,使叶片变为花叶症状,叶片变形、皱缩、卷曲,直至枯死;植株生长不良,地下块根畸形瘦小,质地变劣。当蚜虫大发生时,容易发生该病。该病可使半夏在贮藏期间及运输途中造成鲜种茎大量腐烂,受害半夏块茎加工成商品后,往往质量差,品级低。
防治方法:①选无病植株留种,避免从发病地区引种及发病地留种,控制人为传播,并进行轮作。②施足有机肥料,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及时喷功夫消灭蚜虫等传毒昆虫,棚内放置黄板辅助杀灭蚜虫。③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深埋,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以防蔓延。
3、腐烂病
这是半夏常见的病害,多在高温多湿季节发生,危害地下块茎,造成腐烂,随即地上部分枯黄倒苗死亡。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栽,种前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②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后在穴处用5%石灰乳淋穴,防止蔓延。③发病初期,每亩用阿米西达40毫升灌根。
4、红天蛾及其他虫害
夏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食量很大,发生严重时,可将叶片食光。
防治方法:用甲维盐及功夫间隔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
三、采收加工
1、适时刨收:半夏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适时刨收,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过早,粉性不足,影响产量。刨收过晚不仅难脱皮、晒干慢,而且块茎内淀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产生“僵子”(角质化)质量差,产量更低。倒苗后再刨收,费工三倍还多。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结果表明,半夏的刨收期应在秋天温度降低于13度以下,叶子开始变黄绿时刨收为宜;黄淮地区气温13度正为“秋分”前后;长江流域要根据气温差别适当向后推迟;东北各地气温偏低,要适当提前刨收。
2、刨收方法:在收获时,如土壤湿度过大,可把块茎和土壤一齐先刨松一下,让其较快的蒸发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尽快变干,以便于收刨。刨收时,从畦一头顺行用爪钓或铁镐将半夏整棵带叶翻在一边,细心地拣出块茎。倒苗后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应刨收前拣出。刨收后地中遗留的枯叶和残枝应检出烧掉,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3、加工技术
(1)发酵:将收获的鲜半夏块茎堆放室内,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检查发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既可。
(2)去皮:将发酵后的半夏块茎用筛分出大、中、小三级。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其他容器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再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面积较大的半夏基地,可采用机械脱皮。
(3)干燥:脱皮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晒至全干,既成商品。如半夏数量较大,建有烘房,随脱皮,随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
四、贮藏方法
1、种栽贮藏
收刨时,将选留的种栽放在通风处晾2~3天,使其表面稍干时,放在地势高燥处的贮藏坑内。坑深lm,坑底用草铺垫,四周用玉米秸隔开,坑口用木棍支持,上覆盖土,并留l~2个小通气孔,使坑内温度保持2~7℃,待翌年春栽时挖出。
2、室内贮藏
在屋子的墙角,根据量的多少用砖垒墙,底层铺干砂土,放一层种栽盖一层土,放到30~40cm厚,上边盖8~10cm的砂土即可。 半夏以身干、去净外皮、色白、质坚实、粉性足、圆形或类圆形者为佳。
以上就是半夏的管理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人工种植旱半夏市场前景广阔,农民朋友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