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的种植条件
1、三七属阴性植物,不耐寒不耐热,适合生长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
2、三七对光比较敏感,一般可进行散射光照,大概为自然光照的8-20%左右,在种植养护时需适当进行遮荫,一定不能直接进行强光直射,这样容易导致植株矮小,叶片也容易被灼伤。
3、三七比较喜湿润,忌旱忌涝,适合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其要求每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左右,如空气湿度较低,容易导致叶片干枯,土壤水分含量在25-30%为好。

二、三七的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
(1)应选在排水较好的缓坡地,含丰富有机质的腐殖质土壤进行种植。
(2)选好种植地之后进行翻耕,深为15-20cm 左右,这样有利于促进土壤风化,翻耕之后,施入充足的底肥,然后喷洒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驱赶地下虫害。

2、种子消毒
(1)每年10-11月,可挑选3-4年生植株结的优质果实,将其果皮去除,洗净之后晾干表面水分,然后将种子浸泡在新高脂膜800倍液中10分钟左右进行消毒处理。
(2)消毒过后的种子可减少病毒感染,也能驱避地下虫害,加强呼吸强度,从而提高种子发芽率。
3、苗期管理
(1)在苗期需定期进行除草,少量追肥,适时进行浇水,等齐苗之后就可移栽,即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
(2)在起苗时,一定要避免损失芽孢与根条,选苗时,需筛除弱、病、伤苗,然后分级进行种植,移栽前,需将根部浸蘸在新高脂膜800倍液中,然后捞出后晾干即可种植。

4、后期管理
(1)后期需定期进行除草、培土,随时保持畦面湿润,为了避免造成植株倒伏,淋水时不宜泼洒,应喷洒。
(2)人工种植三七需及时进行搭棚遮荫,为了防止养分流失,可按照多次少量的施肥原则进行施肥。
(3)植株出现花薹时,需全部将其摘除,同时叶面喷洒药物根大灵,这样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促进根茎快速膨大,从而提高产量。

5、防治病虫害
三七的病害分别有:疫病、蚜虫、红蜘蛛、蚧壳虫、立枯病、炭疽病等等,可针对性喷洒药物,为了提高农药利用率,可在药物中添加新高脂膜,还可防旱防雨淋。
田七又名滇七,属五茄科年生草本植物,是用途广泛的名贵药材,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和滋补的功效它适宜在海拔1000~1500米、平均温度20℃的山区植。种植田七是山区致富的条途径。现将信宜市一田七专业户的种植经验介绍如下:1.整地育苗:育苗地应选择南向不挡风的坡地,最好是砂质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带钙质轻粘土,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整地要细,耕深20厘米以上。起畦,畦高23~27厘米,宽1.2~1.3米。种子采用点播,粒距2厘米×4厘米。播后盖一层薄软草或松散牛栏粪。2.移苗种植:田七苗1年后可移植,育苗地盖上2米高的天棚,棚顶和四周盖一层草,透光度50%。移植宜在“雪”至“冬至”期间进行,当天起苗当天种下。株行距18厘米×15厘米或21厘米×18厘米,温度高的地方不宜过密。种植施足基肥(牛粪、化肥、草木灰等混合堆沤腐熟)。肥料以翠姆磷肥主,不能多施氮肥,否则易得烂根病。3.管理方法:根据田七生长状况和气候调节天棚。天棚过厚易得立枯病。要及时除草。施肥以多次少量为宜,以草木灰、牛粪为主。加强防治病虫害,每亩每次施40~50公斤草木灰混合5公斤石灰粉,每隔4天施1次,施3次后即可喷1∶300倍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1次,对防治立枯病、炭疽病、烂根病都很有效果。若发现蚜虫、蚧壳虫,则用乐果1000倍液喷施防治。 4.收获加工:一般3~4年后可收获,5~7年收获质量最好。每年10~11月,仁籽成熟后,可挖田七。剪去羊肠及须根,晒2~3天后用木板边晒边搓,搓至坚实为止。如遇雨天可用草木灰微火烤,火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空心,火温40℃为宜,边烤边搓,使其表面光滑,搓至牙咬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