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链霉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葡萄糖菌~霍乱菌,酵母菌,萌菌,等等的啦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兼性厌氧菌。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大肠杆菌的抗原成分复杂,可分为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后者有抗机体吞噬和抗补体的能力。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腹泄和**肋膜炎。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Lederberg)采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肠内。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感染可能是致命性的,尤其是对孩子及老人。 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粒转移而获得的。 致病物质 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为定居因子,即大肠杆菌的菌毛和肠毒素,此外胞壁脂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由大肠杆菌导致的疾病: 1、肠道外感染。 多为内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婴儿、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患者,大肠杆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早产儿,尤其是生后30天内的新生儿,易患大肠杆菌性脑膜炎; 2、急性腹泻。某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能引起人类腹泻。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会引起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出现轻度水泻,也可呈严重的霍乱样症状。腹泻常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营养不良者可达数周,也可反复发作。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大量繁殖。此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举例 病原体:大肠杆菌O157 : H7是大肠杆菌的其中一个类型,该种病菌常见于牛只等温血动物的肠内。这一型的大肠杆菌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状,如带血腹泻。 病征:患者可能出现各种症状,包括严重的水泻、带血腹泻、发烧、腹绞痛及呕吐。情况严重时,更可能并发急性肾病。5岁以下的儿童出现该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若治疗不当,可能会致命。 传播途径: 该种疾病可通过饮用受污染的水或进食未熟透的食物(特别是免治牛肉、汉堡扒及烤牛肉)而感染。饮用或进食未经消毒的奶类、芝士、蔬菜、果汁及乳酪而染病的个案亦有发现。此外,若个人卫生欠佳,亦可能会通过人传人的途径,或经进食受粪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该种病菌。 潜伏期: 通常为3至4日,但亦会长达9日。 治理方法: 感染大肠杆菌O157 :H7的临床治理方法主要属支持性治疗。若患者出现腹泻,补充失去的水份及电解质十分重要。约50%有肾并发症的患者在出现急性症状时需要特别治疗或输血。
家禽大肠杆菌病(鹅俗称“蛋子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危害我国家禽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应以预防为主。禽大肠杆菌病主要症状表现为:
(1)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 雏禽或肉禽患大肠杆菌病后,食欲减退或废绝,生长缓慢或停滞,死亡率很高,危害极大。患病母禽的产蛋率突然下降30%~40%,康复后多不能恢复其产蛋能力。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死胚,孵化率低。患病公禽**充血肿大,失去交配能力。
(2)导致家禽发生胃肠炎 家禽精神不振,呆立或挤堆,缩颈,闭眼,不愿行动,羽毛松乱,排黄白色稀粪或绿色粪便,病禽*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
(3)发生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 大肠杆菌能导致家禽发生慢性输卵管炎,腹腔内出现大量的浅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包心、包肝)和游离卵黄,造成腹膜炎,外观腹部膨胀,呈“垂腹”现象。
预防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改善家禽的饲养环境 目前,我国的养禽场或养禽户已经认识到“禽大肠杆菌病是环境病”。因此,应为散养家禽提供舒适洁净的养殖环境,保持禽舍干燥卫生,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减少氨气含量,定期对禽舍、运动场、用具、设备等进行全面消毒。
(2)免疫预防 对种禽进行免疫接种后,具有一定的保护率,并对雏禽有一定的被动保护作用。详细免疫方法应按照疫苗产品标签标定的方法进行。特别强调:种鹅应在产蛋前2~4周内免疫注射1次大肠杆菌疫苗。
(3)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生素如新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等治疗禽的大肠杆菌病。
这种病毒是人与人之间传染,动物是不会传染的。
细菌的形态有哪些
鸡场从业人员,直接接触鸡,
1,鸡的寄生虫比较多,所以鸡场人员患寄生虫病的机会比较大。
2,鸡场从业人员接触的消毒药均系化学药品,特别是甲醛和戊二醛等高度致癌物质,会给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诱发癌变,长期在孵化场工作的一线员工,在结婚后产下不正常孩子的概率是相当高的(接触甲醛较多),。
3,鸡场用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在养殖场处理不当时,弱毒疫苗或中等毒性的疫苗会无限期繁殖,有可能发生变异
,产生致病性强毒株,这时危害就很大了,人接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法律规定中接种疫苗者,公司要发补助的,但很多公司都给省下了不发。
4,鸡场内的细菌含量是很庞大的,而且种类很多,鸡每感染一次细菌病,他本身就成了细菌的发酵工厂,对人致病的细菌也是有很多的,也是危害从业人员的一项。
5,有些鸡场用药频繁,特别是人用药的滥用,产生超级细菌的几率也是有的,这时接触会增加危险的。
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帯鸡消毒的消毒药、甲醛熏蒸、鸡舍氨气浓度过高时,对呼吸道粘膜的**及影响是不可逆的,其危害极大甚至会影响味神经,再加上鸡舍内的细小绒毛,悬浮料粉,皮质碎屑等空气悬浮物易引起呼吸道及肺部疾病是每一个从业工作者的痛。
7,鸡场人员睡眠不足,特别是规模化肉鸡场,为了节约用工成本,技术人员偏少,夜间值班人员不足,每天平均下来有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样就极容易出现血压值高,诱发心脏疾病,是很减寿的行业,这就是养鸡场人员要比同龄人显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