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
(1)流行病学:球虫的宿主有特异性,即侵袭鸡的球虫不会侵袭火鸡等其他家禽,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日龄雏鸡也敏感,但有母源抗体保护,10日龄以内很少发病。15~5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年鸡对球虫也是敏感的。球虫的卵囊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期达4~9个月。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
(2)临床症状:①急性型病程为2~3周,多见于雏鸡。发病初期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爱活动;食欲废绝,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逐渐消瘦;排水样稀便,并带有少量血液。若是盲肠球虫,则粪便呈棕红色,以后变成血便。雏鸡死亡率高达100%;②慢性型:慢性型多见于2~4个月龄的雏鸡或成鸡,症状类似急性型,但不大明显。病程也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3)防制措施:①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②饲槽、饮水器、用具和栖架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减少感染机会。③饲料中应保持有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K,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率。④治疗:用0.02%碘胺敌菌净5∶1拌料,球痢灵用0.0125%浓度混入饲料,从15日龄起开始喂连续投喂30~45天用于预防;球敌溶液:最新一代化学合成抗球虫药,广谱高效、用量小、成本低、安全范围广,每20毫升可兑清水200千克,连用3~5天。
鸡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引起的疾病。该病以出血性肠炎、血痢、雏鸡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特征。寄生于鸡的球虫很多,致病力最强的为柔嫩艾美尔球虫以及毒害艾美尔球虫,前者引起急性盲肠球虫病,多见于幼鸡;后者引起急性小肠球虫病,多见于成年鸡,两者均可造成鸡群大批发病死亡。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3月龄以内的雏鸡,15~45日龄内最易感染,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11日龄以内的雏鸡很少发生,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雨水较多,气温在22~30℃的春夏多发。肉用仔鸡由于鸡舍内有温暖和比较潮湿的小气候,发病的季节不如蛋鸡明显。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但拥挤、营养不良、卫生状况差、潮湿、育雏温度不平衡为发病诱因。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 病鸡怕冷而拥挤在一起,毛乱翅垂,闭眼打盹。常下痢,排出带血稀粪或血液。贫血、冠髯苍白,嗉囊内充满液体,后期运动失调,倒地痉挛死亡。3月龄以上的青年鸡多呈慢性经过,不一定出现血粪,但呈进行性消瘦、呆立,后期瘫痪、衰竭而死。
病死鸡黏膜及鸡冠苍白或发青,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液体排泄物污染。主要病变在盲肠,可见盲肠肿胀好几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比正常坚实,剪开可见血凝块,或是含有一种黄白色豆腐渣样、混有血液的坏死物质。若时间稍长者,盲肠中有一种由凝血块、坏死物质、黏性渗出物凝固而成的栓子,堵塞肠腔。慢性病例,病变多在小肠前中段,尤以十二指肠显著肿大。肠壁发炎增厚,剪开后肠黏膜上有小出血区,内有黏性渗出物,常混有血块。
(3)防治 对球虫的预防主要是加**生管理,保持舍内干燥,定期清粪,并按综合性防疫措施的要求进行各种消毒。为减少球虫感染,最好采用笼养或网上平养。
抗球虫的药物种类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同时,注意球虫的耐药性,应有计划地更换用药。下面列举常用的几种:
球痢灵:治疗量为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25克,连用3~5天,预防量减半,连续使用。尼卡巴嗪、氨丙啉、克球多的用量及用法同球痢灵。
氯苯胍:治疗量为每100千克饲料加入3克,预防量减半,连用5~7周。由于本品会使肉带有怪气味,故肉用仔鸡上市前7~10天应停药。
盐霉素:从10日龄之前开始,每100千克饲料加本品5~7克,混饲。7~10天为一疗程,间隔5天再用。
常山酮:治疗量为每100千克饲料加入0.4克混饲,预防量减半,连用1~2周。
复方敌菌净:治疗量为每100千克饲料中加入20克,混饲。
海南霉素:治疗量为100千克饲料加入75克,混饲,预防量为治疗量的2/3。
另外,抗球虫新药如卡波霉素、马杜拉霉素、氯嗪苯乙氰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其他还可用金霉素、广虫灵、鸡宝-20、三字球虫粉等混饲或饮水,亦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等方法进行防治。
鸡球虫病的用药方法、用药疗程、注意事项。
肉鸡饲养效益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和饲养管理两方面因素,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饲养管理的好坏则可以人为进行调节,使之尽量满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各种需要。因此,养好肉鸡要把好以下六关:
一、选择品种。选好品种是养好肉鸡的关键。目前,丹东地区以艾维因、AA、科宝、罗斯等肉鸡品种较好,这些品种的雏鸡生长速度快,抗病毒能力较强,饲料报酬也较高。因此,应选择信誉好、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健康鸡群所繁殖的雏鸡。弱雏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死亡,饲料报酬低,而且易带入传染病,给养鸡带来损失。
二、温度控制。雏鸡进入鸡舍时,要绝对保证舍内温度达到33-35℃,以后每周降2℃,一直降到20℃左右为宜,同时应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关系,防止鸡群因慢性缺氧而引发腹水症等疾病。
三、适宜密度。肉鸡群不宜过大,一般根据季节进行强、弱、大、小分群,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10-15只较为合适。密度过大,会造成采食、饮水不均,弱雏因抢不上食、水而生长更弱,致使鸡群生长不平衡。
四、饲料选择。肉鸡饲养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的选择和饲喂,饲料成本一般占到养鸡成本的80%左右。要根据肉仔鸡的各阶段生长发育需要,适时更换饲料,饲喂优质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增加其采食量,保证肉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五、光照控制。肉鸡饲养应采用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制度。以每平方米鸡舍安装2—3瓦灯泡为宜。常用的方法是每20平方米用25瓦灯泡,错落排置即可。
六、适时出栏。一是要了解行情。肉鸡出栏时的市场价格对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饲养户要经常了解、掌握肉鸡市场信息,根据饲养量、肉鸡的市场需求量及气候季节、传统节假日来决定进雏时间、数量;二是要适时出栏。一般肉鸡的饲养时间是46-52天。超期饲养,肉鸡的采食量增加而增重率降低,料肉比下降,增加饲养成本。
鸡球虫病对雏鸡和育成鸡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生率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
(1)流行病学:球虫的宿主有特异性,即侵袭鸡的球虫不会侵袭火鸡等其他家禽,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1日龄雏鸡也敏感,但有母源抗体保护,10日龄以内很少发病。15~50日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年鸡对球虫也是敏感的。球虫的卵囊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期达4~9个月。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凡被带虫鸡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都有卵囊存在。鸡感染球虫的途径主要是吃了感染性卵囊。
(2)临床症状:①急性型病程为2~3周,多见于雏鸡。发病初期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不爱活动;食欲废绝,鸡冠及可视黏膜苍白,逐渐消瘦;排水样稀便,并带有少量血液。若是盲肠球虫,则粪便呈棕红色,以后变成血便。雏鸡死亡率高达100%;②慢性型:慢性型多见于2~4个月龄的雏鸡或成鸡,症状类似急性型,但不大明显。病程也较长,拖至数周或数月。病鸡逐渐消瘦,产蛋减少,间歇性下痢,但较少死亡。
(3)防制措施:①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及时清除粪便及潮湿的垫料。②饲槽、饮水器、用具和栖架要经常洗刷和消毒,减少感染机会。③饲料中应保持有足够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K,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率。④治疗:用0.02%碘胺敌菌净5∶1拌料,球痢灵用0.0125%浓度混入饲料,从15日龄起开始喂连续投喂30~45天用于预防;球敌溶液:最新一代化学合成抗球虫药,广谱高效、用量小、成本低、安全范围广,每20毫升可兑清水200千克,连用3~5天。
鸡球虫病的用药方法、用药疗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