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文化。必须选择供水量充足,管理方便的水箱,并在有水和污染的地方建一个专用的螺旋水池。 池塘水宽阔,水质稳定。 池塘可以快速,高产量地种植螺。 池塘面积1-2亩,水深约50厘米。繁殖之前,先排干水,用心灰除去敌人,浇水7天,干燥1天,然后加水:放螺。
河螺养殖时池塘的深度要在1-1.5米深左右,淤泥不能太深,水质要用没有被工业污染的。它喜淤泥少的底质,建议池滩可用网片铺一下。放苗前先消毒处理,注意放置密度。一般每亩放20-30千克。仔螺通常在两三周后吃食,要及时投喂饵料。平时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色,及时调节水质。此外,还要防病。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螺的生长周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但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影响到田螺的生长周期,因此田螺具体生长周期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定。在养殖田螺时需要在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建造养殖池,并在投放田螺前在池塘里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入适量的肥料,同时还要做好防逃措施,确保生长环境适宜,投喂的食物则可以选择菜饼、豆饼、青菜、米糠、鱼内脏等种类,在养殖期间需要注意防止敌害,并经常给池中注入新水,确保水质干净。
4、5、10月为河螺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采用田螺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
产卵在体内,长到一定程度,然后排出体外,任其自由生长。用于繁殖的亲螺可到稻田、池塘或沟渠收集,繁殖亲螺的选择标准是:螺色清淡、壳薄、体圆、个大、螺壳无破损、介壳口圆片盖完整等。雌螺个体大而圆,头部左右两触角大小相同且向前方伸展;雄螺个体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方向弯曲,其弯曲部即为生殖器。每年4、5、10月为田螺的生殖季节,一般每胎可产仔螺20~30个,多者可达40~60个,一年中可产150个以上,产后经2~3周,仔螺重达0.025g,即可开始摄食,一般经过一年的饲养即可繁殖后代。采用田螺专养池通常每平方米可投放100~150个;若利用自然水域,以每平方米投放20~30个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