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文档网
扫码关注优美文档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如何进行蛋鸡生产管理?

农业知识文档网编辑:佚名2023-11-30 16:12:53养殖技术

如何进行蛋鸡生产管理?

蛋鸡生产在规模及非生产成本限定情况下,其经济效益大小主要取决于生产管理水平与市场经营环境。由于市场经营环境的可操作性难度较大,故生产管理水平就成为决定其经济效益大小的重要因素。制定切合实际,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生产管理办法,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规范技术操作规程 鸡场技术操作规程是其生产中按照科学原理制定的日常作业的技术规范。鸡群及种鸡孵化管理中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操作等均通过技术操作规程加以贯彻,同时也是检验生产的依据。不同饲养阶段的鸡群或孵化厅的工作,需按其生产周期制定不同的技术操作规程。例如育雏(或育成鸡、或蛋鸡)技术操作规程、孵化操作规程等,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对任务提出生产指标,使饲养员和工作人员有明确的目标;指出不同饲养阶段鸡群的特点及饲养管理要点;不同品种鸡和孵化条件的技术要求特点,按不同的操作内容分段列条、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反映本场成功的经验,条文要简明具体。规程要邀集有关人员共同逐条认真讨论,并结合实际作必要的修改。只有直接生产人员认为切实可行时,各项技术操作才有可能得到贯彻,制定的技术操作规程才有真正的价值。

(2)合理安排每日工作程序 饲养人员、孵化人员根据其工作特点,特别是蛋鸡生理需要,设定每日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要求的“一日工作程序”,既便于技术人员检查,又有利于生产人员合理安排工作。详见表7-3。

表7-3 笼养鸡一日工作程序(示例)

表7-3 笼养鸡一日工作程序(示例)(续)-1

表7-3 笼养鸡一日工作程序(示例)(续)-2

(3)严格执行鸡场管理制度 鸡场应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卫生防疫制度,见表7-4和表7-5。

表7-4 鸡场卫生防疫制度

表7-5 鸡舍卫生防疫制度

表7-5 鸡舍卫生防疫制度(续)-1

产蛋鸡的调整饲养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

所谓产蛋鸡的调整饲养,就是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产蛋鸡日粮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以适应鸡的生理和产蛋需要。实施调整饲养时,必须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不能大减大增,尽量微调,使鸡的定时性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具体做法是:

(1)按产蛋曲线调整饲料配方 蛋鸡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产蛋率随周龄的增长先低后高。在饲养时,要根据产蛋率的上升、下降进行日粮的调整。在产蛋量上升阶段,一般从18周龄起要增加日粮中钙的比例(1%左右),并逐步改喂产蛋鸡饲料。产蛋率达5%时,日粮粗蛋白质掌握在14%左右,钙为3.2%;产蛋率达50%时,蛋白质增至15%,钙3.4%;产蛋率达70%时,蛋白质增至16.5%,钙3.5%;进入产蛋高峰时,粗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到17.5%,并维持2~4周。当产蛋高峰过后,鸡群产蛋率下降时,应逐渐降低营养水平,直至粗蛋白含量为14%时维持到鸡群被淘汰。还应注意根据产蛋曲线调整饲养,上高峰时,在产蛋率未上来前要先提高营养标准;下高峰时,在产蛋率下降后再降低营养标准。即所谓上高峰时要“促”,下高峰时要“保”。

(2)按季节气温变化调整饲料配方 季节不同,气温有较大差异,因而不同的季节里,鸡的采食量也有较大的变化。在能量水平一致的情况下,冬季由于鸡的采食量增加,应适当降低日粮配方中蛋白质含量。而在夏季,由于鸡的采食量下降,应适当增加日粮配方中蛋白质含量。不同季节产蛋鸡日粮的代谢能和蛋白质见表20。

表20 不同季节产蛋鸡日粮的能量和蛋白质变化

(3)对鸡群采取特殊管理措施时调整饲料配方 在断喙当天或前后各一天,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维生素K;断喙后1周内,日粮中增加1%的蛋白质,接种疫苗后的7~10天内,日粮中宜增加1%的蛋白质。

(4)出现啄癖时的调整饲养 当鸡群出现啄羽、啄趾、啄*等恶癖时,除应消除引起恶癖的原因外,在饲料配方中还应适当增加纤维含量,加喂糠麸饲料和青饲料,啄羽时也可短时间喂些石膏。蛋鸡开产初期脱*、啄*严重时,可加喂1%~2%的食盐1~2天。

鸡在生长期和产蛋期应该注意什么?

一、提供足够的蛋白质饲料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母鸡对蛋白质的需求随着产蛋率的上升而增加。一般情况下,鸡群产蛋绿每上升10%,其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就应提高1%,到鸡群产蛋率达到90%时,其日粮中的粗蛋白含量应提高到19%。

二、补充足够的钙质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鸡对钙质的需要量增加,日粮中的钙含量应由3%提高到3.5~4%。但应该注意,日粮中的钙含量最高不能超过4%,否则会影响鸡的食欲。

三、补充适量的添加剂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1000公斤日粮饲料中要添加多种维生素100克,维生素A、维生素D、绿化胆碱、蛋氨酸、微量元素各1000克。

四、执行正确的光照制度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鸡群每日的光照时间以达到16小时为宜。光照时间一旦确定,则不能轻易改变,否则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光照时间过长会影响鸡蛋的品质,使破损率增加。光照强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地面3~5瓦为宜。

五、供给充足的饮水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日的自由饮水时间不能低于3小时,且要保证饮水新鲜、清洁,否则易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

六、尽量减少应激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应尽量给蛋鸡创造氨基舒适的生产、活动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如更换饲料,通风不良,噪音,抓鸡,猫、狗惊吓等。

七、预防疾病

蛋鸡产蛋期间,除了坚持每周至少1次的鸡舍及运动场消毒外,每隔半月还要在饲料中拌入光谱抗菌药物如土霉素、氯霉素等,饲喂3~4天,这样可有效的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鸡霍乱、鸡传染性鼻炎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确保蛋鸡旺盛高产。

提高鸡场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使鸡的产蛋量达到甚至超过该鸡种的生产标准,提高饲料报酬,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鸡群实行科学化饲养管理,严格按科学的管理程序及要求规范操作。

第二,尽量降低生产成本。蛋鸡场生产成本由很多方面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饲料成本,包括玉米、豆饼、鱼粉等。在饲料价格较低时,应尽可能多贮存一些饲料。必须全部使用全价配合料,使鸡群处于良好的发育状态,提高饲料报酬。在饲料中某个品种价格较贵时,可考虑部分替代品,如用部分菜籽饼代替豆饼、鱼粉、在饲养中添加蛋氨酸可降低鱼粉用量等。加强内部管理、科学安排生产、提高设备及房舍的利用率、减少低值易耗品的损失、正确使用药物等都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

第三,搞好疾病的防治。疾病防治工作搞得好,可提高成活率,减少或消除一些致病因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鸡的某些疾病即使不引起鸡群大批死亡,也会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第四,提高蛋的质量,使产品能卖出好的价格。特别是现代消费者崇尚绿色消费,可在“绿色蛋”、“环保蛋”上做好文章,创品牌效应。

第五,根据市场蛋价的变动,适当调整产量。尽量把产蛋高峰期安排在价格高的季节。蛋价高时,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蛋价低时,坚决淘汰产量低的鸡。

第六,重视营销策略。由于受经济杠杆调节,市场饲料价格及蛋价变化幅度很大。所以,通过对市场的预测,抓住季节差价、地区差价,采购原材料,销售产品,会取得可观的利润。跟踪国际、国内期货相关产品价格,可预测未来饲料及相关产品价格走向。

第七,搞好人事管理,调动员工积极性。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要协调好人事关系,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每一项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

我养了一对非洲爪蛙,网上看爪蛙还吃小鱼小虾之类的,请问卖花鸟鱼虫的地方有吗?人家店主卖吗?

你好,我是学水产养殖专业的。是的,爪蛙原产于非洲,它会食用鱼类,市面上可以买到小鱼的,不过建议你最好买一些鲜活的鱼,让它和爪蛙生活在一起,鱼不能太大就好。买鱼的时候注意下,一定要买活泼点儿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怎样提高蛋鸡饲养效益

提高蛋鸡养殖效益20个方法:

1、选养优良品种鸡。优良品种鸡生长快、早熟、新陈代谢旺盛,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就会提高。

2、选好育雏季节。合适的育雏季节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育成后蛋鸡群高产稳产。春雏宜在2-3月培育,秋雏宜在8-9月培育。这两个季节育出的鸡体质健壮成活率高,产蛋率可在80%以上。

3、提高鸡群成活率。坚持预防为主,改善生产环境,严格防疫消毒制度 ,尽可能使饲料营养全价,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4、适时更新鸡群。鸡群产蛋量以第一年最高,以后逐年下降15-20%。最好在产蛋1年后,留优去劣分批淘汰,待产蛋率下降到40%时全部淘汰,更新鸡群。

5、强制换羽,延长蛋鸡饲养期限。对超过1年的高产鸡群,实施人工强制换羽,使鸡休息一段时间后,进入第二个产蛋期。既可以节约育雏和育成期的饲料开支,又可以较快获得经济收入。

6、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的营养成分要全面平衡,否则会影响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造成饲料浪费。

7、保证饲料品质。市场上原料品质参差不齐,如购入掺假或劣质原料就无法保证配合饲料的质量,严重时不得不把差的原料废弃。

8、妥善贮存饲料。购进的饲料要防止雨淋、受潮、发霉变质、生虫等。存放时间过长,会降低其营养成分而造成浪费。

9、定期补喂沙粒。如不定期补喂沙粒,饲料消化率会降低3-10%。通常每周补喂沙粒1次,雏鸡、育成鸡每100只补喂450克直径4-5毫米的沙粒。

10、加入不同添加剂。在混合料中应考虑加入抗**剂、防霉剂以减少饲料有效成分损失,并加入有保健促长作用的添加剂、酸制剂等,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11、最好自配饲粮。用预混料或浓缩料自配饲粮既省运费,又能保证质量,每公斤配合料可节省0.1元。

12、适时断喙。断喙能防止鸡群啄癖,并减少饲料浪费3-7%。通常断喙在6-9日龄进行,也可在4-5周龄时与转群或换笼结合进行。

13、及时淘汰残次鸡。对于病鸡、弱鸡、残鸡、寡产鸡、停产鸡要及时发现并淘汰。残次鸡占鸡群总数的5-8%,多者达11%。多养1天,每只鸡要耗料100克。

14、上料时少给勤添。每次给料不超过饲槽的1/3,尽量让鸡把料槽内的料吃净后才加料。

15、合理用药,降低保健费用。进鸡前对鸡舍和用具要清扫、洗刷、药浸及熏蒸消毒。进鸡后要定期带鸡消毒。选择最佳给药时间和途径,剂量要足。

16、重视灭鼠。1只老鼠1年可盗食饲料9公斤,而且污染饲料,咬伤雏鸡及偷食鸡蛋。

17、维持鸡舍适宜的温度。舍内温度过高会减少采食而影响生产性能,温度过低就要多消耗饲料,由此浪费的饲料可达10%。通常要求舍内温度保持13-23℃。

18、节约用水用电。采用乳头饮水器比水槽饮水可节约用水80%,又能保持鸡舍干燥、清洁、卫生。掌握好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过强过长,易使鸡群发生啄癖。

19、降低鸡蛋破损率。鸡蛋正常破损率为1-2%。若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不足,或因维生素D缺乏、疫病等,破损率达10%以上。

20、学习新技术,挖掘生产潜力。中国农村每只鸡年产蛋为14-15公斤,料蛋比2.3-2.8:1,死淘率超过20%,而美国每只鸡年产蛋18.5公斤,料蛋比为2.1-2.2:1,死淘率不超过10%。如果把各项指标都提高到美国的生产标准,养鸡效益将会大大提高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

暂无相关信息

文章关键词
养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