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以前,中国军队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的部
队。传统的看法是在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才产生骑兵。事实上,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畴骑”,就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韩非子•十过》有言:“群臣皆曰善。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此乃“畴骑”的最早记载。畴骑很少披甲,而是用机动灵活来弥补防御力不足的缺点。在战场上,这些轻骑兵总是不断游走在敌阵边缘,突袭敌人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