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头条中直接的间接的前提了不少次,人们也在不停地争论着辩论着,无外乎就是两种思想两条路子的争论和辩论,有的说土地私有化人好哇,农民既自由而因自己劳动自己获,积极性才高,自从土地一分到户就增了产吃饱了饭,认为私有化才是发展农业的出路;却有的则说只有搞土地集体化,群体力量大,个人办不到的事可以通过集体办到,而且大大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又便于使用机械化耕作手段,同时可以能达到共同富裕。听起来好像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我却支持后者。
难道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还不够吗?农业发展了吗?结果是大量土地被小数人一步步占去,成为地主员外,多数农民成了受压迫剝削的穷人,始终在生死线上争扎,当实在活不下去了就反抗,但终究没改变成贫穷受苦的命运,只有新中国以后农民才真正翻了身,做了主人。如果土地长期私有化,说不准什么时候有些农民的土地就变成别人的了。作为农民还愿意去过旧时期时的那种日子吗?
所以,从长远看,只有走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才能缩小贫富差距,消灭剝削,达到共同富裕,站在私自立场,搞单打独斗的小农经济永远是没有出路的。
农业走市场化,农民是以团体还是以散户存在?怎么能更好的发展?这个问题,在今天来说已经很简单了。
中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业合作化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分田到户的形式,谁优谁劣已经一目了然。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农业发展形式,肯定不符合农民的心愿和农业的发展,这里就不用谈了。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上十万座水库、纵横交错的水渠、平整的田地、农村社办企业等等等等,都是那时候的农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成果。那时候国家的长远规划是农业实现机械化,直到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前,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正在推广。分田到户后,农业机械化也就逐步停止并消失了。大片的田地划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干,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了,更不谈现代化!农业合作化硕果仅存的南街村、华西村,先是抱团取暖而没有分田到户,靠农业生产的原始积累逐步发展社办企业、贸易、工业,食品加工、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钢铁公司等等等等这样一步步发展壮大,并不是只搞农业。一条,它的集体性质没变,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农业照常生产。现在,他们的住房不要钱,看病不要钱,上学不要钱,老有所养。
至于散户形式,别的不谈,就谈谈分田到户的标兵、旗帜小岗村吧。分田到户起初几年,收成的确有起色,但后来就停滞了。经过政府几十年的帮扶,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现在呢,还是提倡走合作形式,只不过换了个名称。散户形式的小农经济,毕竟有他的瓶颈,毕竟受小农意识的约束,和集约经营根本没法比。南街村、华西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是有一句话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岗村和南街村有可比性吗?中国农业经过奴隶社会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的发展,哪是金光大道哪是独木桥,已经很明晰,不用摸着石头过河了。农民是以团体还是以散户存在?怎么能更好的发展?中国农业以什么形式发展更有优势,已经很明显了!
89%的优秀读者还看下: